[发明专利]面向涡扇发动机的数字孪生物理层的构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07847.6 | 申请日: | 2021-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66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任彬;汪小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8 | 分类号: | G06F30/28;G06F30/17;G06F113/08;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何文欣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向 发动机 数字 孪生 物理层 构建 方法 | ||
1.一种面向涡扇发动机的数字孪生物理层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一,确认涡扇发动机结构:
涡扇发动机是一系列零件装配形成的复杂装配体,其中,不同零件之间组成不同的部件,用于在涡扇发动机整体中实现不同的功能,依据这些功能将部件分离;
步骤二,构建涡扇发动机部件级模型:
将分离出来的部件分别组成对应的模型,依据部件功能不同,不同的部件拥有不同的参数输入与输出,依据部件内部的气、动、热力学传递方式,明确每个部件的输入量与输出量;
步骤三,构建涡扇发动机数字映射模型:
依据部件的功能与部件之间的气、动、热力学传递方式,将部件级模型串联或者并联起来,组成整个涡扇发动机的数字映射模型,用于反映涡扇发动机整体的参数传递;
步骤四,对参数进行再次分类:
明确分类依据,按照依据将参数分类;
步骤五,确定传感器采集方案:
依据分类后的参数类型,考虑实际采集环境,确定所需传感器种类,布置传感器分布方法;
步骤六,将参数传递至数字孪生服务器得到监测数据集:
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方式,将采集得到的数据传输至服务器,得到涡扇发动机实时监测数据集;
步骤七,参数融合:
依据采集到的涡扇发动机实时监测数据集的数据,通过参数融合,实现对于涡扇发动机运行状态的判断,完成面向涡扇发动机的数字孪生物理层的构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面向涡扇发动机的数字孪生物理层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七中,进行参数融合时,包括如下步骤:
7-1.使用z-score法标准化涡扇发动机数据;
7-2.按照相关度筛选数据,筛选达到要求的相关度大的数据,筛选后的数据包含s维涡扇发动机数据;
7-3.数据融合;将标准化后的数据记为:代表涡扇发动机i时刻第k维数据;
7-4.使用Kalman滤波平滑HI随时间变化曲线,用于预测涡扇发动机的状态变化,依据曲线趋势,分析涡扇发动机运行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面向涡扇发动机的数字孪生物理层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7-2中,筛选后的发动机数据如下:
低压压气机出口总温度T24、高压压气机出口总温度T30、低压涡轮出口总温度T50、风扇转速nf、高压压气机出口静压Ps30、涵道比BPR、高压涡轮转速nH;高压压气机出口总压P30、燃油流量Wf、高压涡轮引气流量W31、低压涡轮引气流量W32;
涡扇发动机工况突变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其传感器采集数据的改变,依据数据趋势实现数据降维,撇除随时序变化极小的无效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面向涡扇发动机的数字孪生物理层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步骤一中,依据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物理实体,构建结构模型;
涡扇发动机为分开排气式涡轮风扇发动机,主要结构包括进气道、低压转子形式的风扇、外涵道喷管、低压压气机LPC(Low-Pressure Compressor)、高压压气机HPC(High-Pressure Compressor)、燃烧室、高压涡轮HPT(High-Pressure Turbine)、低压涡轮LPT(Low-Pressure Turbine)与尾喷管;其中低压压气机、风扇与低压涡轮同轴转动,高压压气机与高压涡轮同轴转动;发动机有一个气流入口:进气道;发动机有两个气流出口:分别是内涵道与外涵道;
气流从进气道进入,然后经过风扇之后,分为两股气流,分别进入内、外涵道:
1-1.外涵道气流直接从外涵道喷管喷出;
1-2.内涵道气流依次进入低压压气机、高压压气机、燃烧室、高压涡轮、低压涡轮,最后从尾喷管喷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784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