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环氧丙烷有机废气的回收处理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07424.4 | 申请日: | 2021-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48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陆小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00 | 分类号: | B01D53/00;B01D53/86;B01D53/72;B01D53/75;B01D53/44 |
代理公司: | 江苏致邦律师事务所 32230 | 代理人: | 郭雪丽 |
地址: | 210019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含环氧 丙烷 有机 废气 回收 处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氧丙烷有机废气的回收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深冷装置、有机废气风机、补风机、一级换热器、气液催化反应器、二级换热器、电加热器和气固催化反应器,废气首先进入深冷装置急冷降温,使部分环氧丙烷凝结回收;然后废气和新鲜空气混合送入换热器将废气温度提升,进入气液催化反应器,发生水解反应;随后废气依次进入换热器、电加热器继续提升温度;最后进入气固催化反应器,将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脱除。本发明的工艺系统集成了深冷、气液和气固催化技术,可实现环氧丙烷高效回收以及尾气VOCs深度处理,使废气近零排放,净化后的高温尾气再次进入换热器,用于预热下一次进入系统的废气,依次循环实现余热利用、节约运行成本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环氧丙烷有机废气的回收处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环氧丙烷也是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环氧丙烷主要用于生产聚醚多元醇、丙二醇和各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其中聚醚多元醇是生产聚氨酯泡沫、保温材料、弹性体、胶粘剂和涂料等的重要原料,各类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石油、化工、农药、纺织、日化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环氧丙烷在生产、储存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挥发性有机废气。尤其是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组分和工况较为复杂,废气中除了含有环氧丙烷以外,还可能伴有苯乙烯、苯、甲醛、丙烯等组分。浓度波动很大,可从2000-30000mg/m3,浓度波动将对后续废气处理设施带来严重影响,可能造成生产停止等风险。此外,根据《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1-2015)及《化学工业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排放标准》(DB32/3151-2016)标准的要求,其中非甲烷总烃(NMHC)满足如下非甲烷总烃≤80 mg/m3,环氧丙烷≤1 mg/m3。传统的废气净化设施难以达到如此低浓度的排放指标。因此,需要开发新型的能够适应浓度巨大波动,并且VOCs去除效率高的废气治理工艺。
CN200910188103.4提出了一种含有环氧丙烷有机废气的净化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洗涤塔完成废气预处理,然后在进行催化氧化处理。该方法通过对环氧丙烷进行酸洗涤,来实现废气浓度均化,保证废气浓度稳定,可以解决废气浓度波动大导致对废气处理设施稳定运行造成的影响。但是该方法本质上是一种废气净化装置,环氧丙烷主要是利用催化氧化分解实现脱除,没有充分考虑环氧丙烷的可回收性,单纯依靠催化氧化也无法实现环氧丙烷排放浓度低于1 mg/m3。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环氧丙烷有机废气的回收处理系统及方法,集成了深冷、气液和气固催化技术,可实现环氧丙烷高效回收以及尾气VOCs深度处理,使废气近零排放。净化后的高温尾气再次进入换热器,用于预热下一次进入的废气,依次循环实现余热利用、节约运行成本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含环氧丙烷有机废气的回收处理系统,包括:
深冷装置,其上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深冷装置的进气口与有机废气储罐呼吸阀连接;
有机废气风机,其上设置有有机废气进口和气体出口,有机废气进口连接深冷装置的出气口;
补风机,其上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出气口与有机废气风机出气管道相连接;
一级换热器,其上设置有有机废气进口、有机废气出口、尾气进口和尾气出口,一级换热器的有机废气进口与有机废气风机的气体出口相连接,尾气出口上设有排气筒;
气液催化反应器,其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气液催化反应器的进气口与一级换热器有机废气出气口相连接;
二级换热器,其上设有有机废气进气口、有机废气出气口、尾气进口和尾气出口,二级换热器的有机废气进气口与气液催化反应器的出气口相连接,二级换热器的有机废气出气口与一级换热器的尾气进口通过管道相连接;
电加热器,其上设有有机废气进气口和有机废气出气口,电加热器的有机废气进气口与二级换热器的有机废气出气口通过管道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74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