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铁路轨道变形自动监测系统及其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03893.9 | 申请日: | 202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66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孙浩然;黄创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铁安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23/06 | 分类号: | B61L23/06;B61K9/08 |
代理公司: | 湖北天领艾匹律师事务所 42252 | 代理人: | 王能德 |
地址: | 430080 湖北省武汉市青***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铁路 轨道 变形 自动 监测 系统 及其 用途 | ||
本发明涉及铁路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铁路轨道变形自动监测系统及其用途,所述监测系统的具体步骤如下:在对已损坏的铁路进行维修的时候,工人将震动感应器与压力感应器放置在铁轨的一侧,与铁轨侧边贴合,之后将定位器放在维修的地点,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的摄像头,能够对轨道周围的路况进行实时的检测,通过设置的光纤光栅震动传感器,该传感器能够感受到障碍物的信号,之后将信号传送给计算机,光纤光栅震动传感器不受电磁干扰,还具有远程信号传输优越,精度高、稳定性好的优点,综上所述,有利于在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对该地的路况进行准确感知,避免火车继续行驶此条轨道,保护人员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铁路轨道变形自动监测系统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铁路是中国境内的一种交通运输形式,为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在中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中国铁路始建于清朝末年,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截止二零二零年八月,中国高速铁路总里程达三万六千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全国铁路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百分之六十和百分之七十,分别位居世界第二位和第一位,铁路运输是一种陆上运输方式,以机车牵引列车车辆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行驶。
在火车行驶过程中,由于车轮的频繁撞击和碾压,道岔岔心和尖轨容易发生疲劳伤损,目前监测主要以人工为主,工作量大,效率难以保证,以往的探测方式主要采用超生探伤,螺栓孔周围的微小损伤难以探测,采用这套监测系统,可以探测出这些微小损伤,并且高速铁路上的高铁在每天行驶之前,都会有一辆检测高铁对铁路进行检测,以保证每天行驶的安全。
当铁轨出现破损时,需要人工对其进行维修,在维修的时候工人虽然掌握火车进入此段铁轨的时间,但是依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遇到强降雨引发泥石流灾害的时候,现有的感应装置对此类危险的感知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当铁轨出现破损时,需要人工对其进行维修,在维修的时候工人虽然掌握火车进入此段铁轨的时间,但是依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遇到强降雨引发泥石流灾害的时候,现有的感应装置对此类危险的感知效果较差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铁路轨道变形自动监测系统及其用途。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铁路轨道变形自动监测系统及其用途,所述监测系统的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在对已损坏的铁路进行维修的时候,工人将震动感应器与压力感应器放置在铁轨的一侧,与铁轨侧边贴合,之后将定位器放在维修的地点;
步骤二;当维修段的前方五公里处有火车来临时,由于火车的强大自重在经过铁轨时,会对铁轨产生强大的震动与压力,此时震动感应器与压力感应器能够感受到火车对轨道的震动与压力,在无线信号与A/D转换器的作用下,将接收到的震动与压力的虚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传送给计算机,计算机的内部植入了对此类信号的运算系统,当运算值在安全系数内的时候报警器不发出报警,当运算值在安全系数内外的时候报警器发出报警;
步骤三:将摄像头每隔三十米设置在铁轨的两旁,将光纤光栅震动传感器设置在铁轨的底部,每隔三十米设置一处,当铁轨遇到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光纤光栅震动传感器能够感受到障碍物的信号,信号放大器将感受到的信号持续放大,之后A/D转换器将接收到的虚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传送给计算机,之后北斗卫星对事发地点进行准确定位,光纤光栅震动传感器不受电磁干扰,远程信号传输优越,精度高、稳定性好。
优选的,所述震动感应器与压力感应器通过夹具固定在铁轨的侧边,所述夹具手动收紧设计。
优选的,所述报警器为工人随身携带,且报警器的内部事先植入有充足电能。
优选的,所述计算机的内部事先植入有相对应的运算系统。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铁路轨道变形自动监测系统及其用途,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铁安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湖北铁安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389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