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和牛副流感病毒3型的双重检测引物、探针组合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03732.X | 申请日: | 202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348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淑琴;杨森;谭斌;王倩颖;刘可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70 | 分类号: | C12Q1/70;C12Q1/6844;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温可睿 |
地址: | 130112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病毒性 腹泻 病毒 流感病毒 双重 检测 引物 探针 组合 | ||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和牛副流感病毒3型的双重检测引物、探针组合。本发明将重组酶扩增技术和侧流层析技术相结合,设计获得的引物、探针组合物能够同时实现对BVDV和BPIV3的快速、灵敏、准确的检测。实验表明,本发明提供的引物探针,最低BVDV可检测到36copies的核酸,BPIV3可检测到34copies的核酸,且最早可在反应开始后10min可得到检测结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和牛副流感病毒3型的双重检测引物、探针组合。
背景技术
牛病毒性腹泻又称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bovine viral diarrhea-mucosaldisease,BVD-MD),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引起的一种较强的传染病。该病毒除感染牛外,还可感染猪、鹿、羊、骆驼、兔及其他野生反刍动物,目前已报道感染40多种动物,宿主相当广泛。牛副流行性感冒,又称为“运输热”,是由牛副流感病毒3型(Bovine parainfluenza virus 3,BPIV3)引起急性呼吸道疾病。感染动物表现为高热、呼吸困难和咳嗽等特征,严重可导致牛死亡。BPIV3经常和BVDV混合感染,共同构成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BRDC)。
BRDC是引起世纪范围内舍饲牛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给牛群带来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BVDV和BPIV3的感染可引发多种临床疾病,还会由于病毒感染造成免疫抑制而为其他致病原侵染动物创造条件引起继发感染,这样对牛群的危害也是不容忽视的。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内消费者对肉类等动物性食品的需求结构发生改变,而国内的牛肉产能不足,为了满足国内消费者对于牛肉、牛奶等动物类食品的消费的要求,近年来,我国从澳大利亚、新西兰进口的种牛、乳用牛、牛肉类产品数量急剧增加,牛类副产品进口贸易的频繁,导致BVDV和BPIV3传入国内的几率也随之增高。因此加强我国规模化养牛场疫病的检疫和防治刻不容缓。因此,进行病原的早期检测,对于减少并治疗该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当前对这两种病原的检测通常是分开进行的,且需借助PCR仪等复杂的实验仪器,检测结果也往往无法实现可视化,需要专业仪器来判读。因此,现有的检测技术所需条件复杂且对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并且需要较长的时间,难以满足养殖场条件下的检测需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和牛副流感病毒3型的双重检测引物、探针组合。
本发明提供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RPA检测引物、探针组合,包括:
SEQ ID NO:1所示核酸序列的正向引物;
SEQ ID NO:2所示核酸序列的反向引物;
SEQ ID NO:3所示核酸序列的探针。
本发明提供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RPA检测引物、探针组合中,所述反向引物的5’端修饰Bio;所述探针的5’端修饰6-FAM,中部修饰dSpacer,3’端修饰C3Spacer。所述在中部修饰dSpacer是指在SEQ ID NO:3所示核酸序列的探针的第32位核酸和第33位核酸之间修饰dSpacer。
本发明提供的牛副流感病毒3型的RPA检测引物、探针组合,包括:
SEQ ID NO:4所示核酸序列的正向引物;
SEQ ID NO:5所示核酸序列的反向引物;
SEQ ID NO:6所示核酸序列的探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37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蛋白酶K突变体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铰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