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TBM盾构随动式渡线台车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02989.3 | 申请日: | 202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89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钱超;石艳军;瑚邦;冷珍华;熊志强;谭大恒;程燕;刘聪;潘杰;龚小双;陈招伟;吴志平;刘玉发;张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葛洲坝集团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6 | 分类号: | E21D9/06;E21D9/12;E21F13/00;E01B23/02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tbm 盾构 随动式渡线 台车 使用方法 | ||
1.一种TBM盾构随动式渡线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轨枕(1),轨枕(1)表面铺设有运输轨道(2)和台车行走轨道(4);台车行走轨道(4)表面设置有多节台车(6),台车(6)下表面通过行走轮(5)与台车行走轨道(4)滑动配合;台车(6)表面设置有渡线轨道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BM盾构随动式渡线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轨枕(1)两端均连接有可拆除马镫(3),马镫(3)上表面高于运输轨道(2)上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BM盾构随动式渡线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台车行走轨道(4)为连接在轨枕(1)两端的双轨道;台车行走轨道(4)与马镫(3)上表面连接,台车行走轨道(4)的轨间距大于运输轨道(2)的轨间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BM盾构随动式渡线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台车(6)包括头台车(61)和尾台车(62),头台车(61)和尾台车(62)之间连接有多节中间台车(63),头台车(61)端部连接在TBM盾构后配套台车(12)尾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BM盾构随动式渡线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渡线轨道机构包括设置在头台车(61)表面的第一对称道岔(7),以及设置在尾台车(62)表面的第二对称道岔(8);第一对称道岔(7)为一端四轨,另一端双轨的交叉轨道,第二对称道岔(8)与第一对称道岔(7)结构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TBM盾构随动式渡线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渡线轨道机构包括设置在中间台车(63)表面的渡线轨道(9),渡线轨道(9)包括四条平行轨道;渡线轨道(9)两端分别与第一对称道岔(7)和第二对称道岔(8)的四轨一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TBM盾构随动式渡线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尾台车(62)端部连接有斜坡轨(13),斜坡轨(13)包括相互连接的坡面台车(14)和斜坡轨支架(15);坡面台车(14)上表面两侧设置有轨道与第二对称道岔(8)的双轨端对接配合;坡面台车(14)下表面通过滑轮与运输轨道(2)滑动配合;斜坡轨支架(15)底端与运输轨道(2)接触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TBM盾构随动式渡线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坡轨(13)的坡度不超过机车满载爬坡坡度;斜坡轨支架(15)低端连接有L型板状结构的防脱过渡轨(17)与运输轨道(2)侧表面卡合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TBM盾构随动式渡线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配套台车(12)表面设置有平台轨道(11)与第一对称道岔(7)双轨端对接配合;平台轨道(11)的上轨面标高与渡线轨道(9)标高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TBM盾构随动式渡线台车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通过连接销(16)将多节台车(6)、坡面台车(14)和斜坡轨支架(15)连接成整体;
S2,将装置整体与TBM盾构后配套台车(12)后端相连,使多节台车(6)随盾构设备掘进随动,待尾台车(63)前行通过定长的台车行走轨道(4)后,尾部台车行走轨道(4)和马镫(3)可拆铺在TBM盾构后配套台车(12)前重复利用;
S3,运输物料的有轨物料车通过台车(6)表面的渡线轨道机构进行运转;当同时有载料的物料车出料,并且有空物料车准备进入卸料位置时,通过切换第一对称道岔(7)和第二对称道岔(8)处的转撤器(10)进行会车错车,保证出料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葛洲坝集团市政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葛洲坝集团市政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298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回旋管输能系统
- 下一篇:将含氰有机废液转化为氮掺杂碳纳米材料的装置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