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结构梯度可调控碳纤维复合材料热压烧结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01539.2 | 申请日: | 2021-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64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薛成龙;王守仁;杨学峰;张明远;郭宇;韩套轮;肖滕;孙兆磊;朱国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67/04 | 分类号: | B29C67/04;B29C43/00;B29C43/02;B29C43/32;B29C43/36;B29C43/56 |
代理公司: | 山东众成清泰律师事务所 37257 | 代理人: | 丁修亭 |
地址: | 250022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梯度 调控 碳纤维 复合材料 热压 烧结 设备 | ||
1.一种结构梯度可调控碳纤维复合材料热压烧结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该机架包括具有水平台面的工作台;
模具,该模具包括动模和安装在水平台面上并与动模对位的静模,以及工装;
升降运动机构,安装在机架上,并位于模具的上方,升降运动机构的动力头与动模间固定连接,以提供合模或开模动力;以及
加热装置,用于对模具进行加热;
其中,工装至少具有一对或两对固定板,固定板间固定连接,且对内两固定板相互平行,并保持预定距离;若为两对固定板时,四块固定板围合成矩形筒;
至少一对固定板在竖向上排布有连接结构,碳纤维布至少相对的两端借助于所述连接结构固定在位于相应端的固定板上,并层层排布;
相应地静模具有开口向上的模腔,用于盛装待复合的材料熔体,所述开口用于所述工装介入模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梯度可调控碳纤维复合材料热压烧结设备,其特征在于,若工装只有一对固定板时,两固定板外表面间的距离与模腔选定的与固定板平行的两内壁面的距离相同;
若工装为矩形筒时,矩形筒横断面的外廓与模腔横断面的内廓属于相同的矩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结构梯度可调控碳纤维复合材料热压烧结设备,其特征在于,若只有一对固定板时,用于固定板间连接的结构体为:
第一结构,构成工装的底板,以与固定板的底缘连接;
第二结构,构成工装的顶板,以与固定板的顶缘连接;
第三结构,龙门架杆,跨接于两固定板的顶缘;
第四结构,窄体连接板,该窄体连接板跨接于两固定板的顶缘或底缘,其宽度比固定板的宽度窄;或
第五结构,构成一侧连接板,该侧连接板与两固定板的侧边固定连接;
若采用第一结构,底板上开有过流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梯度可调控碳纤维复合材料热压烧结设备,其特征在于,静模包括:
垫板,为水平的矩形板体;
支撑板,在垫板相对的两端各设有一块,其中一块开有垂直于该支撑板的螺纹孔;
座模板,与支撑板一一对应,相应两座模板相对的一面为正面,且正面两侧开有竖直的插槽;其中一块座模板背部支撑于一支撑板,另一块座模板背侧为一个或两个顶杆所顶持,该顶杆与所述螺纹孔螺纹配合,以锁紧座模板;
两侧模板,借助于插槽与两座模板配合,围合成以垫板为下模板的模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结构梯度可调控碳纤维复合材料热压烧结设备,其特征在于,顶杆与相应座模板配合的一端具有球头或支撑盘;
顶杆的尾端具有手轮或手柄。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结构梯度可调控碳纤维复合材料热压烧结设备,其特征在于,在垫板上相应于侧模板的背侧设有挡销、挡块或挡板;
若为挡板,挡板的高度不大于侧模板高度的五分之一,且不小于侧模板高度的八分之一;
挡板的上端具有导引斜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梯度可调控碳纤维复合材料热压烧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为振动工作台,以在熔化待复合的材料时振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结构梯度可调控碳纤维复合材料热压烧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工作台配置为:
于机架的座板上设有支撑结构,支撑结构上设有缓冲装置,所述工作台安置在缓冲装置上,且工作台下设有振动电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梯度可调控碳纤维复合材料热压烧结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位于一真空室内;
相应地,还包括通过管路连接至真空室的抽真空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梯度可调控碳纤维复合材料热压烧结设备,其特征在于,还配有冷却设备,以在复合完成后,对所述模具进行强制冷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大学,未经济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0153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路并行图像内容特征优化风格迁移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滴管自动组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