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免疫磁微粒的偶联方法、稀释液和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596633.3 | 申请日: | 2021-05-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111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 发明(设计)人: | 陈沈雪;陈媛;张闻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瑞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33/543 | 分类号: | G01N33/543;G01N33/574 |
| 代理公司: | 宁波成舟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306 | 代理人: | 高经 |
| 地址: | 31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免疫 微粒 方法 稀释液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免疫磁微粒的偶联方法、稀释液和应用。本发明的抗体‑磁珠偶联工艺采用先在酸性pH条件下对羧基磁珠进行活化,然后在接近中性条件下使活化后的羧基磁珠与抗体进行偶联,温和的反应条件保持了抗体的生物活性,也减少羧基磁珠活化后的聚集,提高了羧基磁珠偶联抗体的效率。本发明提供的封闭液使磁珠上未偶联上抗体的羧基位点被BSA、氨基酸或/和小分子肽和PEG以离子键或共价键结合,同时使偶联在羧基磁珠上的抗体保持正确和稳定的形态,提高检测性能,增强灵敏度。本发明提供的免疫磁微粒稀释液,可使制备的免疫磁微粒,如CA125抗体‑羧基磁珠,经该稀释液稀释后在4℃放置12个月或在37℃放置7天后仍能保持良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免疫磁微粒的偶联方法、分散液和应用。
背景技术
磁微粒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中应用广泛,其常见的表面活性基团有羧基和氨基等,在一定条件下,通过中间体活化,可与抗体或抗原上的氨基或羧基偶联,用于抗原或抗体的检测。常见羧基磁珠偶联抗体的方式有一步法和两步法:一步法是将磁珠和抗体混合后,再加入交联剂进行反应。一步法对抗体的要求较高,需耐受较高浓度的交联剂,但如果交联剂量过低往往影响偶联效率,所以一般很少采用这种交联方式。
两步法是将磁珠活化后,再加入抗体进行偶联。羧基磁珠通常选择在酸性pH(pH4.0~6.5)的MES缓冲液对磁珠进行活化,然后在相同的条件下加入一定量的抗体进行偶联反应,如申请号为CN105319356A的专利申请和专利号CN103926398B的发明专利都是采用在相同的酸性条件下进行活化和偶联反应,但在低pH条件下偶联的抗体-磁珠通常容易发生聚集。羧基磁珠也有选择在中性至碱性pH(pH7.0~8.0)的磷酸盐缓冲液中进行第二步偶联反应,如专利号为CN105478087B的发明专利和申请号为CN108503710A的发明专利申请就是采用该偶联方式,但在高pH的磷酸盐条件下,偶联效率往往很低。另外,还有选择两步均在pH7.0的磷酸缓冲液中进行偶联,如发明专利CN102305858B中所公开的偶联方法,但高pH条件加上磷酸盐的共同作用,通常会导致EDC活化效率降低,难以获得预期的偶联效果。
通过上述现有方法很难获得偶联效率很高的免疫磁微粒,或者即使获得了偶联效率较高的免疫磁微粒,但这些微粒往往分散性差,放置时间越久越易发生聚集,并且在显微镜下可见明显的团状聚集物,导致用该免疫磁微粒制备的化学发光试剂精密度、灵敏度和稳定性差,极大地影响了试剂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免疫磁微粒的偶联方法、分散液和应用,解决现有技术中免疫磁微粒偶联效率低、分散性差以及使用该免疫磁微粒制备的化学发光试性能差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免疫磁微粒的偶联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活化:在缓冲体系a中利用交联剂对洁净的磁珠进行活化,得活化后的磁珠;
(2)偶联:在缓冲体系b中向活化后的磁珠中加入抗体,混匀、孵育,得到抗体-磁珠偶联物;
(3)封闭:在所述步骤(2)得到的抗体-磁珠偶联物中加入封闭液进行封闭,得到抗体-磁珠偶联的免疫磁微粒终产物;
所述缓冲体系a的pH值为4~6,所述缓冲体系b的pH值为6.5~7.3。抗体-磁珠偶联工艺采用改良的两步法,先在酸性pH条件下对羧基磁珠进行活化,然后在接近中性条件下中使活化后的羧基磁珠与抗体进行偶联,并通过优选的封闭液进行封闭,温和的反应条件不仅保持了抗体的生物活性,也有效减少羧基磁珠活化后的聚集,有效提高羧基磁珠偶联抗体的偶联效率,相比现有的偶联工艺,背景值更低,灵敏度更高,磁珠分散性和稳定性更好,提升了试剂性能。
在所述步骤(1)中,所述交联剂的浓度为10~100mg/ml,所述交联剂和所述磁珠的质量比为1∶100~100∶1,所述活化时间为10~6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瑞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瑞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66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