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联合收集打捞协同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96168.3 | 申请日: | 2021-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10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郭棉明;陆超;范向军;杨光;王海;钱晓慧;路卫兵;谢梦琪;简铁柱;杨高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武汉船舶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15/10 | 分类号: | E02B15/10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10003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联合 收集 打捞 协同 系统 方法 | ||
一种联合收集打捞协同系统及方法,它包括扫漂装置、耙漂装置、打捞装置和天桥,通过在清漂船甲板的槽口上方设置天桥,天桥一侧设置扫漂装置,耙漂装置与天桥连接,打捞装置的中置轴位于清漂船甲板的槽口内,通过扫漂耙从其它方向将漂浮物扫至前置输送带前方,收集耙从前向后将漂浮物收拢至前置输送带上部,扫漂装置、耙漂装置和打捞装置相互协同动作,互不干涉,将漂浮物从水面打捞至清漂船上部。本发明克服了原漂浮物打捞时上带受限导致打捞效率低或无法打捞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漂浮物上带率高,连续不间断作业,有利于大幅提升打捞效率,操作简单方便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清漂破碎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联合收集打捞协同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为清理坝前及河道的漂浮物设计的清漂船及清漂装置在清理水面漂浮物时主要依靠打捞装置链网打捞,再配合造流机构造流,依靠水流作用辅助漂浮物上带。此种传统以造流机构配合打捞装置来清理漂浮物的方法,所受到的使用环境影响较大,造流机构所造水流流力有限,且船舶往往行驶时会造成逆向水流,故造流机构辅助打捞效果并不理想,从而造成打捞装置上带率受到较大限制,更严重的情况还会出现漂浮物无法打捞上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联合收集打捞协同系统及方法,装置结构简单,采用在清漂船甲板的槽口上方设置天桥,天桥一侧设置扫漂装置,耙漂装置与天桥连接,打捞装置的中置轴位于清漂船甲板的槽口内,扫漂耙从其它方向将漂浮物扫至前置输送带前方,收集耙从前向后将漂浮物收拢至前置输送带上部,扫漂装置、耙漂装置和打捞装置相互协同动作,互不干涉,将漂浮物从水面打捞至清漂船上部,漂浮物上带率高,连续不间断作业,有利于大幅提升打捞效率,操作简单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联合收集打捞协同系统,它包括扫漂装置、耙漂装置、打捞装置和天桥;所述打捞装置的前置输送带位于天桥下部倾斜向前下方延伸,后置输送带向天桥后部上方倾斜延伸,耙漂装置的折叠臂与天桥连接,扫漂装置的回转座位于天桥的一侧;扫漂耙从其它方位向收集耙运动,收集耙从前置输送带前方向后方运动靠近前置输送带的前端;扫漂装置、耙漂装置和打捞装置相互协同动作,互不干涉。
所述扫漂装置包括与回转座连接的机械手,扫漂耙与机械手连接;回转座驱动机械手旋转,机械手带动扫漂耙上下或左右运动。
所述耙漂装置包括与支撑座连接的折叠臂,收集耙与折叠臂连接;折叠臂至少为两级折叠,位于折叠点设置折叠缸。
所述打捞装置包括中置轴、前置输送带和后置输送带,中置轴上设置的多个铰接座(34)与前置输送带的带支撑连接,后置输送带的一端位于中置轴的下方。
所述天桥包括与悬臂两端连接的支撑架,以及位于支撑架一侧的爬梯。
所述前置输送带上部设置限流机构与前置输送带侧面的带支撑连接。
所述前置输送带两侧设置防撞浮体与限流机构连接,倾斜电推杆的一端与防撞浮体连接。
所述天桥的支撑架固定于甲板前端的槽口上方两侧。
述打捞装置的中置轴位于甲板的槽口内,中置轴两端与槽口内侧配合。
如上所述的联合收集打捞协同系统的协同打捞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S1,调整,倾斜电推杆伸展,驱动前置输送带没入水面下;此过程中,防撞浮体与水体接触并浮于水面上,限流机构与水面的高度即为漂浮物通过的高度;
S2,展臂,折叠臂的多个折叠缸联动,驱动折叠臂展开,收集耙位于前置输送带前方的水面上部;
S3,扫漂,回转座和机械手启动,两者相互配合使扫漂耙从其它方向将漂浮物扫至前置输送带前方;
S4,耙漂,多个折叠缸驱动多级折叠臂联动,收集耙入水后耙动漂浮物向前置输送带的上方靠近,漂浮物逐渐聚拢于前置输送带上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武汉船舶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武汉船舶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61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