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强度耐湿聚氨酯模压板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93772.0 | 申请日: | 2021-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503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宗权;何辉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纵胜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5/24 | 分类号: | C08J5/24;C08L75/06;C08L79/04;C08K7/14;C08G73/06;C08G18/75;C08G18/66;C08G18/42;C08G18/34;C08G18/12;C08G18/64;C08G18/78;C08G18/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叶玉凤 |
地址: | 516200 广东省惠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度 聚氨酯 模压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强度耐湿聚氨酯模压板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聚氨酯模压板是由多个预浸料热轧得到的;所述预浸料包括玻璃纤维布和树脂浸胶液。有益效果:(1)制备了瓜尔胶/聚二甲基硅氧烷作为聚氨酯树脂的内交联剂,利用亲和性和反应性,增强聚二甲基硅氧烷的相容性,抑制迁移;利用反应增加交联度协同提高抗拉强度和耐湿性;(2)利用以N‑(2‑羟乙基)马来酰亚胺作为聚氨酯树脂的扩链剂,与填料呋喃化聚多巴胺粒子反应,增加聚氨酯树脂之间的交联度,从而显著增加模压板的强度和耐湿性。(3)通过喷雾法制备粒径较小的聚多巴胺粒子,并通过表面呋喃化,增加呋喃化聚多巴胺粒子在树脂浸胶液中的分散性,保证树脂浸胶液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氨酯模压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强度耐湿聚氨酯模压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聚氨酯是被誉为“第五大塑料”的高分子材料,由于其具有柔韧性好、结构可设计性等卓越的性能被广泛用于电子、建材、航天等多个领域。其中,利用热塑性聚氨酯树脂与玻璃纤维布复合形成模压板,两者间形成均匀连续相,赋予模压板以优良性能,易加工型、可重复利用性,使得模压板成为了手机外壳、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外壳的主要耗材。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模压板大多是以环氧树脂为主体的,但是环氧树脂弹性模量较差,分子设计性较弱。而聚氨酯树脂可以通过控制调节硬段和软段,从而获得不同的力学性能的聚氨酯树脂。
但是,聚氨酯模压板由于其亲水性基团较多,使得耐水性较差、强度低,极大的限制了其应用。一般采用大多使用石墨烯、碳纳米管等无机材料来增强力学强度,极少使用有机粒子。但是石墨烯等无机材料的添加,由于分散性不佳会降低浸胶液的稳定性,影响浸胶液在玻璃纤维布上的粘结性,且无机填料的增加会显著增加聚氨酯膜压板的表面粗糙度,影响产品美观。
因此,解决上述问题,制备一种高强度耐湿聚氨酯模压板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耐湿聚氨酯模压板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强度耐湿聚氨酯模压板,所述聚氨酯模压板是由多个预浸料热轧得到的;所述预浸料包括玻璃纤维布和树脂浸胶液;所述树脂浸胶液的原料包括以下组分:按重量计,聚氨酯树脂100~125份、丙酮30~50份、固化剂5~10份、呋喃化聚多巴胺粒子6~8份。
较为优化地,所述呋喃化聚多巴胺粒子的平均粒径为80~200nm。
较为优化地,所述聚氨酯树脂的原料包括以下组分:按重量计,异氟尔酮二异氰酸酯28~35份、聚酯多元醇32~45份、瓜尔胶/聚二甲基硅氧烷8~12份、扩链剂8~15份。
较为优化地,所述瓜尔胶/聚二甲基硅氧烷的原材料包括以下组分:按重量计,异氰酸酯15~22份、氨基瓜尔胶22~32份、氨基聚二甲基硅氧烷30~45份。
较为优化地,所述扩链剂为N-(2-羟乙基)马来酰亚胺。
较为优化地,一种高强度耐湿聚氨酯模压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玻璃纤维布的预处理:将玻璃纤维布置于酸液中,洗涤干燥,得到预处理玻璃纤维布;
步骤2:将预处理玻璃纤维布置于涂布机上,将树脂浸胶液均匀涂覆在预处理玻璃纤维布的两面,持续干燥,初固化得到预浸料;
步骤3:将至少一层的预浸料叠加置于热压辊中,热轧,后固化得到模压板。
较为优化地,
步骤1:玻璃纤维布的预处理:将玻璃纤维布置于0.2~0.6mol/L的硫酸溶液中浸渍1~2小时,洗涤干燥,得到预处理玻璃纤维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纵胜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纵胜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37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