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极薄零件的氮碳共渗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93176.2 | 申请日: | 2021-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69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三民涂赖电子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8/56 | 分类号: | C23C8/56;C23C8/02;C23C8/80 |
代理公司: | 苏州高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474 | 代理人: | 冷泠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零件 氮碳共渗 工艺 | ||
1.一种极薄零件的氮碳共渗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装炉:
S2、清洗:通过碱性清洗去除表面油脂;
S3、预热:温度为350℃,保持30min;
S4、盐浴氮碳共渗,温度580℃,保持60min;在表面获得ε-Fe2-3N的化合物层,表面硬度达到450~650HV;
S5、通过水冷进行冷却;
S6、后清洗;
S7、通过震动研磨进行后处理;将产品在氮化过程表面产生的灰垢去除,露出光亮、均质、清洁的表面,同时去除冲压的毛刺;
S8、防锈:产品防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薄零件的氮碳共渗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1将产品与热处理工装组合,使产品之间有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薄零件的氮碳共渗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6采用流动水清洗去除产品表面残留的盐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极薄零件的氮碳共渗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4ε-Fe2-3N的化合物层厚度约10μ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极薄零件的氮碳共渗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4会达到深度约0.2~0.3mm深的扩散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三民涂赖电子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昆山三民涂赖电子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317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