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合成氨有机废水一价盐资源化与零排放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92125.8 | 申请日: | 2021-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59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原沁波;刘世斌;梁小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创人和生态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6 | 分类号: | C02F9/06;C02F101/16;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李富元 |
地址: | 030006 山西省太原市转型综合改***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成氨 有机 废水 一价盐 资源 排放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合成氨有机废水一价盐资源化与零排放工艺,针对一级纳滤分离后的一价盐浓盐废水资源化制酸碱的处理方法,对经过预处理的高盐合成氨有机废水经过纳滤系统分盐、反渗透系统浓缩、电渗析装置提纯、离子交换树脂除杂、双极膜分离,生成酸和碱,同时会产生循环水供生产使用,实现废水的零排放,生成的酸碱可以产生经济效益,从而降低废水处理的成本,在处理过程中添加阻垢的药剂,药剂的添加量较小,避免二次污染;整个过程可以做到废物全部利用或处置,不产生二次污染,没有外排,处理效果好且会有额外的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零排放处理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合成氨有机废水一价盐资源化与零排放工艺。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是含盐废水产生的主要来源,如食品、煤化工、石油工业、纺织印染、医药生产等,工业合成氨生产中会产生大量含盐废水,成分复杂,不同来源的原水成分相差甚远,需要经过不同工艺的预处理后进行浓缩等处理,之后析出的为杂盐,杂盐是一种危废,需要进一步处置,采用废水零排放的处理工艺,对含盐废水进行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具有明显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合成氨有机废水主要成分有Na+、Ca2+、Mg2+、Cl-、SO42-等溶解性无机盐离子,化工、制药、印染等行业产生的含盐废水中还可能含有阻垢剂、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无机盐的存在会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生物法处理含盐废水难点众多,采用膜法处理含盐废水时,容易产生膜污染,进而影响处理效果、增长处理成本,含盐废水中的Cl- 会腐蚀不锈钢设备,Ca2+、Mg2+和SO42-、CO32-在浓缩的过程中容易在膜表面析出垢体,从而堵塞膜孔,影响分离效果进而提高处理成本,合成氨有机废水的处理难度高于常规废水。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合成氨有机废水一价盐资源化与零排放工艺,废水经过一系列预处理后采用纳滤分盐的方法将水中的一二价盐离子进行分离,对富含一价盐的废水进行处理,避免膜污染和处理成本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合成氨有机废水一价盐资源化与零排放工艺,步骤如下:
S1:合成氨有机废水经过预处理后进入一级纳滤装置将其中的一价盐和二价盐分离;
S2:将分离后的一价盐废水和后续电渗析装置分离出的淡盐水在一价调节池充分混合后进入反渗透装置进行浓缩,反渗透装置的产水在反渗透装置高脱盐率的作用下达到循环水的要求进入回用水池,供生产使用;
S3:浓缩后的合成氨废水进入二级纳滤装置进一步提纯,经过二次提纯的废水中主要成分为一价盐,其中二价盐占比很低,经过二次提纯分离出的二价盐与一级纳滤分盐的二价盐浓水在二价调节池混合,进入二价盐废水处理系统;
S4:一价盐废水进入电渗析装置进一步分离提纯,提高氯化钠的浓度,分离出的盐经树脂净化后进入双极膜进行分离,双极膜分离出一价的酸和碱,盐酸和氢氧化钠,同时双极膜产生的极水返回至电渗析装置循环,电渗析处理分离出的淡盐水返回到一价调节池进行循环,全部过程没有外排。
纳滤装置用于合成氨废水脱除二价盐,膜元件采用二段或多段串联组合使用方式,截留分子量在200-1000之间的有机物和二价硫酸盐,提纯一价盐,有机物和二价硫酸盐等被纳滤膜截留在浓缩液侧,水、氯化钠等透过纳滤膜进入透过液侧被分离出来,选用回收率75%-85%、脱盐率55%-75%的纳滤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创人和生态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清创人和生态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21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