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够多圈转动的转台旋转角度编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92013.2 | 申请日: | 2021-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672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何张强;张腊梅;李旺;徐非骏;宗克诚;李俊英;林松;吴后平;周杨;朱伟林;桑青华;魏思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D5/249 | 分类号: | G01D5/249;G01S7/02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张祥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够多 转动 转台 旋转 角度 编码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多圈转动的转台旋转角度编码系统,包括与转台同轴测量转台转动角度的单圈绝对编码器和记录转台当前所处的转动圈数的状态开关。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单圈绝对编码器获得旋转角度,通过状态开关获得旋转圈数,实现多圈高精度编码,提高雷达方向的定位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台旋转角度标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多圈转动的转台旋转角度编码系统。
背景技术
转台是雷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转台需要实现多圈连续回转功能,而有些转台则需要在有限角度范围内旋转,如公开号为CN110630862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的一种转角范围0~±360°的转台机电限位机构;其转台能够在接近双圈的范围内旋转,在确定其旋转角度时,现有的转台一般采用基于双面齿轮的缩比方法实现转台角度绝对编码测量,但由于存在齿隙,精度一般在角分级别,无法满足高精度应用场合,且编码器精度位数至少需要提高1位。转台角度绝对编码对提高雷达的机动性具有重要作用,是雷达技术发展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转台双圈范围内转动角度精确编码的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编码精度低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能够多圈转动的转台旋转角度编码系统,包括与转台同轴测量转台转动角度的单圈绝对编码器和记录转台当前所处的转动圈数的状态开关。
本发明通过单圈绝对编码器获得旋转角度,通过状态开关获得旋转圈数,实现多圈高精度编码,提高雷达方向的定位精度。
优选的,所述状态开关固定于一限位机构上,所述限位机构能够限制转台在接近两圈的范围内转动,转台处于第一圈和和第二圈时,所述状态开关分别输出低电平信号和高电平信号。
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上设置有一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转动的V型拨块,转台上固定有跟随转台转动的撞块,V型拨块具有两个呈一定夹角固定的限位杆,在所述V型拨块的转动范围内,撞块的转动路径与至少一侧的限位杆干涉,撞块转动过程中,能够进入或离开两个限位杆之间的空间。
优选的,所述V型拨块能够在两个限位杆分别指向转台轴心的范围内摆动。
优选的,所述状态开关靠近其中一个限位杆的运动范围设置,靠近状态开关的限位杆上设置有一传感器,状态开关根据与传感器的距离输出高电平或低电平。
优选的,所述撞块处于V型拨块中间时,所述转台的旋转角度为0,此时状态开关与传感器的距离为高电平和低电平的临界值。
优选的,所述状态开关为非接触式霍尔开关。
优选的,所述单圈绝对编码器为旋转变压器或绝对式圆钢栅尺。
优选的,两侧限位杆分别处于极限位置时,单圈绝对编码器的角度值分别为α和360°-α;定义转台旋转的第一圈角度为负数,状态开关输出低电平,第二圈角度为正数,状态开关输出高电平,转台旋转角度为0时,单圈绝对编码器的读数为0,转台驱动V型拨块从低电平状态转动到高电平状态的方向,单圈绝对编码器的读数增加;
则转台的旋转角度为
其中,θ为转台的旋转角度,为单圈绝对编码器的角度读数。
本发明提供的能够多圈转动的转台旋转角度编码系统的优点在于:通过单圈绝对编码器获得旋转角度,通过状态开关获得旋转圈数,实现多圈高精度编码,提高雷达方向的定位精度。通过限位机构限制转台的旋转圈数,同时方便状态开关感应信号以输出对应的电平信号,通过撞块和V型拨块的配合实现转动范围的限制,通过传感器确定不同信号的临界值,获得准确的标定结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1提供的能够多圈转动的转台旋转角度编码系统的逆时针极限状态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20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质供水循环利用节水系统
- 下一篇:生活污水再利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