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离回收金属银、镓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91973.7 | 申请日: | 2021-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57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行卫东;董惠;赵振华;朱刘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先导稀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C5/02 | 分类号: | C25C5/02;C22B7/04;C22B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张向琨 |
地址: | 511500 广东省清***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离 回收 金属 方法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分离回收金属银、镓的方法,包括步骤:S1:将含有银镓的废料与碱料混合均匀后进行熔炼;S2:将步骤S1经过熔炼后得到的浮渣用碱液浸泡、过滤,然后将浸出液进行电沉积得到金属镓;S3:将步骤S1经过熔炼后得到的银锭作为阳极,硝酸银作为电解液,电解提纯金属银。本公开提供的分离回收金属银、镓的方法是通过火法与湿法工艺结合,能快速分离回收银、镓,整个工艺过程耗酸少、速度快,可以减少银粉的囤积,回收得到的产品纯度好。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稀贵金属分离回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离回收金属银、镓的方法。
背景技术
银、镓作为稀贵金属原料,在太阳能、电子、半导体行业等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应用,特别是在高导电、导热材料应用方面有着优越的性能。目前,工业中很少有具体的银镓废料回收工艺方案,针对银或镓的二次物料主要以湿法工艺为主,金属银通过酸浸-沉淀富集-熔炼还原-电解的工艺回收,金属镓采用酸浸或碱浸再经过萃取或离子交换富集后通过电沉积回收而湿法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耗酸较多,反应时间长,工艺步骤多。因此,需要一种高效、简单的方法来分离回收稀贵金属银、镓。
发明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艺流程简单、耗酸少的分离回收金属银、镓的方法,该方法回收得到的产品纯度好,其他有价金属得到很好富集。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公开提供的分离回收金属银、镓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含有银镓的废料与碱料混合均匀后进行熔炼;S2:将步骤S1经过熔炼后得到的浮渣用碱液浸泡、过滤,然后将浸出液进行电沉积得到金属镓;S3:将步骤S1经过熔炼后得到的银锭作为阳极,硝酸银作为电解液,电解提纯金属银。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中的碱料包括碳酸钠、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熔炼的工艺条件为:熔炼温度为1000℃至1200 ℃,熔炼的时间为2h至4h,熔炼时通入氧气或压缩空气。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1的熔炼过程中,碳酸钠的用量为理论量的 1.5倍至2倍,氢氧化钠的用量为碳酸钠质量的2%至10%。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中的碱液包括氢氧化钠溶液或氢氧化钾溶液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中的碱浸工艺条件为:碱浸温度为80℃至95 ℃,碱浸时间为4h至6h,浮渣和碱液的质量比为1:10至1:20。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中的电沉积工艺条件为:浸出液中的碱浓度为150g/L至200g/L,阴极和阳极为不锈钢,电流密度为1000A/m2至1800A/m2, 电解槽的电压为3V至4V,电解液的温度为40℃至60℃。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3中的电解工艺条件为:阴极采用钛板,电解液中银离子浓度为100g/L至120g/L,电解液的温度35℃至45℃,硝酸浓度为6g/L至8g/L,电流密度为700A/m2至800A/m2。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和步骤S2同时进行。
在一些实施例中,含有银镓的废料成份包括含量70%至80%的银、含量 20%至30%的镓以及杂质。
本公开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公开提供的分离回收金属银、镓的方法是通过火法与湿法工艺结合,能快速分离回收银、镓,整个工艺过程耗酸少、速度快,可以减少银粉的囤积,通过电解或电沉积可以回收得到纯度为99.99%的镓金属和纯度为99.999%的银金属,两者均可作为电子靶材的原料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分离回收金属银、镓的方法工艺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先导稀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先导稀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919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