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转向内拉杆封口压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87751.8 | 申请日: | 2021-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17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托克斯冲压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9/00 | 分类号: | B21D39/00;B21D53/88;B21C51/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张汉钦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转向 拉杆 封口 装置 | ||
一种汽车转向内拉杆封口压铆装置,包括立式机架,立式机架上沿竖直方向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工件支撑组件、压头升降组件、连接于压头升降组件上的压铆模具、轴向压紧组件、电子压力机,立式机架上沿横向设置有移动承力组件,在工作状态下,汽车转向内拉杆固定在工件支撑组件上,压头升降组件控制压铆模具下降并压紧在汽车转向内拉杆的球座外部,移动承力组件沿横向移动至汽车转向内拉杆的球销的上方,轴向压紧组件下压对汽车转向内拉杆的球销施加恒定的轴向作用力,电子压力机下压作用在压铆模具上以使汽车转向内拉杆的球座封口。该装置在压铆封口前倍力气缸对球销轴向施加作用力,保证球销球头部分和球座充分接触,进而保证最终的轴向窜动间隙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转向内拉杆封口压铆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转向系统是对安全性要求最高的操作系统,对组成该系统的所有零部件均有较高的稳定性要求。转向内拉杆是在转向器之后的第一个零部件,该内拉杆直接连接车轮支架和转向器。参见附图1所示,目前汽车转向内拉杆的结构包括壳体、球座和球销,常用的封口方式为使用油压缸为动力源,将壳体部分进行封口压铆,该方式只能对壳体进行封口,而缺少对球销杆部的轴向作用力,造成产品不良的出现。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封口效果稳定的汽车转向内拉杆封口压铆装置。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转向内拉杆封口压铆装置,包括立式机架,立式机架上沿竖直方向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工件支撑组件、压头升降组件、连接于压头升降组件上的压铆模具、轴向压紧组件、电子压力机,立式机架上沿横向设置有移动承力组件,在工作状态下,汽车转向内拉杆固定在工件支撑组件上,压头升降组件控制压铆模具下降并压紧在汽车转向内拉杆的球座外部,移动承力组件沿横向移动至汽车转向内拉杆的球销的上方,轴向压紧组件下压对汽车转向内拉杆的球销施加恒定的轴向作用力,电子压力机下压作用在压铆模具上以使汽车转向内拉杆的球座封口,其中,所述的电子压力机设置有用于检测球座压力的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的轴向压紧组件设置有用于检测球销轴向压力的第二压力传感器。
优选的,立式机架包括底部安装板、顶部安装板、以及连接于底部安装板和顶部安装板之间的立柱。
优选的,底部安装板上设置有工件支撑组件、压头升降组件、连接于压头升降组件上的压铆模具,压头升降组件包括压头升降气缸,压铆模具安装于压头升降气缸的输出端。
优选的,轴向压紧组件包括多个安装在顶部安装板上的倍力气缸、连接于倍力气缸输出端的驱动板,驱动板的下表面设置有驱动顶杆。
优选的,移动承力组件包括横向移动气缸、沿纵向可移动的设置于横向移动气缸的输出端的整体浮动承力柱,整体浮动承力柱的下端面压紧在压铆模具上,整体浮动承力柱的内部沿纵向设置有通道,通道的上端开口内通过弹簧设置有浮动芯轴,汽车转向内拉杆的球销位于浮动芯轴下方的通道内,当轴向压紧组件下压到位时,驱动顶杆沿纵向压下浮动芯轴从而在球销端部施加恒定的轴向作用力。
优选的,横向移动气缸的输出端设置有转接板,整体浮动承力柱沿纵向可移动的设置于转接板上,整体浮动承力柱上还连接有浮动气缸。
优选的,整体浮动承力柱的侧壁上沿径向设置有条缝,当横向移动气缸工作时,汽车转向内拉杆的球销从条缝进入通道内。
优选的,移动承力组件固定在立柱上。
优选的,电子压力机包括压头,压头沿纵向可移动的穿设在驱动板上,驱动顶杆沿纵向可移动的穿设在压头的中心。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该装置采用龙门模架的方式刚性更佳,由于使用电子压力机为封口压铆动力源,可对整个压铆过程进行压力监控,在压铆封口前倍力气缸对球销轴向施加一个作用力,保证球销球头部分和球座充分接触,进而保证最终的轴向窜动间隙值。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托克斯冲压设备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托克斯冲压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877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