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电池盒自动化焊接生产线及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84077.8 | 申请日: | 202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5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文松;常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宏石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26/21 | 分类号: | B23K26/21;B23K26/70;B23K37/04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戴涛;刘瑶云 |
地址: | 528312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电池 自动化 焊接 生产线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电池盒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汽车电池盒自动化焊接生产线及生产方法。该生产线包括运料线、第一焊接滑轨、第二焊接滑轨、抓手放置平台、上料机器人和焊接机器人,第一焊接滑轨与第二焊接滑轨均滑动设置有用于夹放电池盒的焊接夹具平台,焊接夹具平台针对各零件进行精准定位及夹紧,并可实现零件的翻转,进行电池壳的双面焊接,第一焊接滑轨、第二焊接滑轨交替运作,上料机器人和焊接机器人同一时间进行上料和焊接,双工位上料和焊接,连续运作,实现自动化高效生产,而且焊接夹具平台将上料工位与焊接工位分开,实现了焊接安全防护,不伤害操作人员,保证了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盒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汽车电池盒自动化焊接生产线及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在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趋势下,电池动力源系统部件正以轻量化为目标,不断进化,这就对其生产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动力电池系统为例,电池壳体作为其主要结构件,保护电池内部材料不受损害,它的制造技术非常关键,可以引领电池系统设计的未来。传统的电池壳生产将不再能满足日益增长需求,就急需一种自动化生产设备进行快速自动化生产。
公开号为CN108655582A的中国专利在2018年10月16日公开了一种全自动电池壳体焊接切割一体机,主要将电池壳的焊接和切割步骤集中在同一台设备中进行。但是,该设备不适用于多种散件焊接组装在电池壳上,电池壳的骨架、安装条、安装扣等多种散件需要分别焊接在电池壳上的对应位置,由于散件种类较多,需要针对性定位和焊接,目前需要研发一条更具针对性的自动化焊接生产线。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进一步提高电池壳自动化焊接生产效率,提供一种汽车电池盒自动化焊接生产线,采用多个输送线和机器人等智能装备配合,精准确定各部件焊接位置,通过机器人精确焊接。而且,上料和焊接环节同时进行,有效提供焊接生产效率。
另外,还提供了生产线的生产方法,合理有序地进行自动化焊接操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汽车电池盒自动化焊接生产线,包括运料线、第一焊接滑轨、第二焊接滑轨、上料机器人和焊接机器人,其中所述第一焊接滑轨与第二焊接滑轨平行设置,所述运料线位于第一焊接滑轨、第二焊接滑轨一端部,运料线的输送方向与第一焊接滑轨及第二焊接滑轨的滑动方向垂直。
运料线用于提供电池盒外壳和各种散件等物料,并将焊接完成的电池盒运走,实现自动化。第一焊接滑轨、第二焊接滑轨垂直于运料线设置,两者交替运行,用于将电池盒初步组装好,并输送至焊接工位。
所述上料机器人、焊接机器人均位于第一焊接滑轨、第二焊接滑轨之间,上料机器人置于能抓取运料线上的物品的位置,并能将抓取的物料放置在第一焊接滑轨、第二焊接滑轨上,焊接机器人置于能焊接第一焊接滑轨(2)及第二焊接滑轨上的物料的位置。上料机器人、焊接机器人分别所在位置可称为上料工位和焊接工位,上料工位、焊接工位都位于焊接滑轨端部,同时运作。
所述第一焊接滑轨与第二焊接滑轨均滑动设置有用于夹放电池盒的焊接夹具平台,所述上料机器人往焊接夹具平台上料,焊接夹具平台夹紧固定电池盒外壳和电池盒散件,并将电池盒外壳和电池盒散件滑动移送至焊接机器人所在位置进行焊接。焊接夹具平台用于实现各零件的精准定位及夹紧,并移送至焊接工位进行焊接。焊接夹具平台将上料工位与焊接工位分开,实现焊接安全防护,不伤害操作人员。
进一步,还包括抓手放置平台,所述抓手放置平台与上料机器人相邻设置,所述抓手放置平台放置有第一快换抓手和第二快换抓手,所述上料机器人与第一快换抓手可拆卸连接,用于夹取电池盒外壳,或所述上料机器人与第二快换抓手可拆卸连接,用于夹取电池盒散件。电池盒外壳和电池盒散件的结构差别大且对应数量不同,上料机器人采用不同快换抓手完成抓取不同零件上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宏石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宏石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840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