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卫星通信中对终端的寻呼方法和用于卫星通信的核心网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83110.5 | 申请日: | 2021-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87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8 |
发明(设计)人: | 邱权冠;苏国章;王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爱浦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7/185 | 分类号: | H04B7/185;H04W68/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常柯阳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高新技术产***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卫星通信 终端 寻呼 方法 用于 核心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卫星通信中对终端的寻呼方法和用于卫星通信的核心网,对终端进行多次寻呼过程,直至对终端寻呼成功或者终止寻呼,每次寻呼过程由相应卫星区域内的通信卫星对终端发起,卫星区域由终端的所在位置确定,每次寻呼过程对应的卫星区域不全部相同,并且在后寻呼过程对应的卫星区域不小于在前寻呼过程对应的卫星区域。本发明通过进行多次寻呼过程,每次寻呼过程都使用卫星区域范围内的通信卫星对终端进行寻呼,在多次寻呼过程中动态调整卫星区域范围,使得往后的寻呼过程的卫星区域至少不小于在前寻呼过程的卫星范围,从而达到卫星资源占用和寻呼成功率之间的平衡。本发明广泛应用于移动通信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卫星通信中对终端的寻呼方法和用于卫星通信的核心网。
背景技术
随着“6G=5G+低轨卫星”的概念和星链等卫星通信技术的提出,各国开始重视卫星通信,并把卫星与移动通信中的核心网结合。卫星通信相对于陆地移动通信具有覆盖范围广的优点,可以使用比地面基站数量少很多的卫星数量即可让通信信号覆盖全球,能够解决在偏僻地方和海洋中没有信号的问题,并且受地面自然灾害的影响小,能够在自然灾害发生破坏地面电力或者通信系统的情况下提供灾区的通信信号。
现有技术中,比如在地面移动网络中,采用的是跟踪区和多个跟踪区组成的跟踪列表范围进行寻呼,基于跟踪区的寻呼技术要求基站相对地面静止。但是在使用卫星通信中的通信卫星时,除了同步卫星外的其他通信卫星,例如低轨卫星等相对于地面是非静止状态,因此难以应用地面移动网络中基于跟踪区的寻呼技术。一些现有技术针对卫星通信的特征,根据相对静态的终端原始位置,或者移动终端固定移动的位置(如飞机和轮船等的固定航道)作为寻呼目标的单位进行寻呼,但是卫星通信中终端的移动范围差异通常较大,要么难以寻呼成功,要么为了寻呼需要占用较多的卫星资源。
术语解释:
AMF: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的缩写,即接入及移动性管理功能;
SMF: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的缩写,即会话管理功能;
UDM:Unified Data Management的缩写,即统一数据管理功能;
PCF:Policy Control Function的缩写,即策略控制网元;
UPF:User Plane Function的缩写,即用户平面功能。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卫星通信中对终端的寻呼方法和用于卫星通信的核心网。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包括一种卫星通信中对终端的寻呼方法,包括:
对终端进行多次寻呼过程,直至对所述终端寻呼成功或者终止寻呼;每次寻呼过程由相应卫星区域内的通信卫星对所述终端发起;所述卫星区域由所述终端的所在位置确定;每次寻呼过程对应的所述卫星区域不全部相同,并且在后寻呼过程对应的所述卫星区域不小于在前寻呼过程对应的所述卫星区域。
进一步地,当所述终端的移动速度小于预设阈值,每次寻呼过程对应的所述卫星区域是以所述终端的所在位置作为外延起始点,根据该次寻呼过程对应的外延距离确定的外延空间区域,并且在后寻呼过程对应的所述外延距离不小于在前寻呼过程对应的所述外延距离。
进一步地,当所述终端的移动速度达到所述预设阈值,每次寻呼过程对应的所述卫星区域是由该次寻呼过程对应的外延空间区域与之前各次寻呼过程对应的外延空间区域的并集,每次寻呼过程对应的所述外延空间区域是以所述终端的所在位置作为外延起始点,根据该次寻呼过程对应的外延距离确定,并且在后寻呼过程对应的所述外延距离不小于在前寻呼过程对应的所述外延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爱浦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爱浦路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831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