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黄曲霉毒素B1和赭曲霉毒素A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免疫亲和柱及其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582985.3 | 申请日: | 2021-05-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24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 发明(设计)人: | 肖治理;卢迪莎;谢波;王序;杨金易;王弘;罗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K16/14 | 分类号: | C07K16/14;C12N15/01;C12N15/06;G01N33/577;G01N33/531;B01D15/22;B01D15/20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段卉 |
| 地址: | 51064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黄曲霉 毒素 b1 曲霉 特异性 单克隆抗体 免疫 亲和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黄曲霉毒素B1和赭曲霉毒素A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免疫亲和柱及其应用。具体公开了一种抗黄曲霉毒素B1(AFB1)和赭曲霉毒素A(OTA)的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获得稳定分泌同时识别AFB1和OTA的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并将制备得到的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应用于制备免疫亲和柱中,该亲和柱只需偶联一种抗体即可同时提取AFB1和OTA两种对象,且偶联率易调节和测算,两种对象的结合位点数量相等、结构均一、干扰少;本发明的免疫亲和柱与ELISA联用,具有简便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较高的特点,在检测、监控食品农产品中的AFB1和OTA多残留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黄曲霉毒素B1和赭曲霉毒素A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免疫亲和柱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和赭曲霉毒素(ochratoxin A,OTA)是谷类中常见的霉菌毒素污染物。AFB1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归为一级致癌物,OTA则被归为2B类致癌物。由于AFB1和OTA都是谷类产品的必检项目,而且二者常同时污染谷物类食品,因此提供同时检测两者的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免疫分析法具有特异、灵敏、简便、快速的优点,近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国内外已有关于AFB1和OTA免疫检测的研究报道,但这些研究所用到的检测单元均为单特异性抗体,每种抗体只能识别一种目标抗原(如AFB1或OTA)。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是一种结构上单价、功能上双价的抗体,其两个Fab功能区能分别结合两种不同的抗原(如AFB1和OTA),且该抗体结构保留了天然的免疫球蛋白结构,生物活性较高且稳定。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常通过杂交-杂交瘤技术制备得到。研究制备同时具有AFB1和OTA特异性结合位点的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并应用于多残留免疫检测,可以提高检测效率、简化操作、节约成本,具有明显优势,在食品中真菌毒素的快速检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免疫亲和柱(Immunoaffinity column,IAC)是目前最高效的纯化技术之一,其原理是以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和固相萃取技术作为基础,将抗体固定在层析柱上,使样品中的待测物(抗原)与抗体进行特异性结合而被吸附,然后进行洗脱,使抗原解离。该技术可从复杂基质中提取抗原,达到同时净化和富集的效果,洗脱下来的抗原可用液相色谱法或者免疫分析法等进行定量分析。与常规固相萃取法相比,IAC是一种简便、快捷、高特异性的前处理方法,在提取样品时能避免有毒有机溶剂的过多接触,减少对实验人员健康的损害,且能有效减少基质中的杂质干扰,降低背景值,增加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尤其适用于AFB1和OTA等毒性大且样品中含量低的生物毒素。
现有的IAC均基于单特异性抗体制备,每种抗体只能吸附和提取一种待测物。食品中的生物毒素常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同时污染的现象,样品前处理时需要分别使用两种或以上IAC,操作复杂耗时且成本高。也有研究同时将两种抗体固定在IAC上,可实现两种对象的同时提取,但该方法原料抗体成本高,且两种抗体各自的偶联率和偶联比难以测算,纯化过程中也可能存在相互干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传统IAC检测多种生物毒素时操作复杂耗时且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一种抗黄曲霉毒素B1(AFB1)和赭曲霉毒素A(OTA)的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以及一种基于该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免疫亲和柱。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抗黄曲霉毒素B1和赭曲霉毒素A的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抗黄曲霉毒素B1和赭曲霉毒素A的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8298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