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黄曲霉毒素B1和赭曲霉毒素A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免疫亲和柱及其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582985.3 | 申请日: | 2021-05-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24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 发明(设计)人: | 肖治理;卢迪莎;谢波;王序;杨金易;王弘;罗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K16/14 | 分类号: | C07K16/14;C12N15/01;C12N15/06;G01N33/577;G01N33/531;B01D15/22;B01D15/20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段卉 |
| 地址: | 51064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黄曲霉 毒素 b1 曲霉 特异性 单克隆抗体 免疫 亲和 及其 应用 | ||
1.一种抗黄曲霉毒素B1和赭曲霉毒素A的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用N-甲基-N’-硝基-亚硝基胍(MNNG)将分泌抗AFB1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诱导成HGPRT缺陷型细胞株,用甲基磺酸甲酯(MMS)将分泌抗OTA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诱导成TK缺陷型细胞株;
或者:用N-甲基-N’-硝基-亚硝基胍(MNNG)将分泌抗OTA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诱导成HGPRT缺陷型细胞株,用甲基磺酸甲酯(MMS)将分泌抗AFB1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诱导成TK缺陷型细胞株;
S2.将步骤S1中的两种缺陷型细胞株进行细胞融合,经选择性培养基处理得到杂交-杂交瘤细胞;
S3.利用S2所述杂交-杂交瘤细胞分泌制备出能同时识别黄曲霉毒素B1和赭曲霉毒素A的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所述诱导的方法包括:取分泌抗AFB1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接种于含有HAT培养液中培养,再加入含5~20μg/mL N-甲基-N’-硝基-亚硝基胍(MNNG)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6~10h,经6-TG进行筛选后获得HGPRT缺陷型细胞株;取分泌抗OTA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接种于含有HAT培养液中培养,再加入含1~10μg/mL甲基磺酸甲酯(MMS)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4~6h,经5-BrdU进行筛选后获得TK缺陷型细胞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在含N-甲基-N’-硝基-亚硝基胍(MNNG)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后的细胞接种至含有40~50μg/mL 6-TG的培养液中进行筛选;将在含甲基磺酸甲酯(MMS)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后的细胞接种至含有20~40μg/mL 5-BrdU的培养液中进行筛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所述两种缺陷型细胞株进行细胞融合的比例为1:1,所述细胞融合的缺陷型细胞数量各为1×106~1×108个,所述选择性培养基为HAT培养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所述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采用体内诱生法或体外培养法制得,所述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用辛酸硫酸铵法或Protein G纯化。
6.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抗黄曲霉毒素B1和赭曲霉毒素A的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
7.权利要求6所述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在检测黄曲霉毒素B1和/或赭曲霉毒素A中的应用。
8.一种基于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免疫亲和柱,其特征在于,利用权利要求6所述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与CNBr-Sepharose 4B干粉进行偶联,再用封阻液进行封闭,装柱后制得所述免疫亲和柱。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免疫亲和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与CNBr-Sepharose B4干粉的偶联量比例为(1:100)~(1:20),所述偶联液为0.08~0.12mol/L PBS或0.08~0.12mol/L CBS缓冲液,偶联时间为0.8~1h,所述封阻液为pH为6~10的0.01~0.5mol/L Tris-HCl溶液。
10.权利要求8或9所述免疫亲和柱在纯化和/或富集待检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和/或赭曲霉毒素A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8298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