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纤拉丝炉、光纤制备装置、光纤制备方法及细径光纤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580918.8 | 申请日: | 2021-05-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22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 发明(设计)人: | 朱钱生;许静;丁春来;曹珊珊;薛济萍;薛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天科技光纤有限公司;江东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3B37/029 | 分类号: | C03B37/029;C03C25/105;C03C25/1065;C03C25/12;C03C25/285;C03C25/5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白雪 |
| 地址: | 226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拉丝 制备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纤拉丝炉、光纤制备装置、光纤制备方法及细径光纤。光纤拉丝炉包括加热石墨件和进气管路,加热石墨件顺次相连的第一石墨段、第二石墨段和第三石墨段;进气管路包括主管路、第一环形管路和第二环形管路;第一环形管路间隔设置有第一进气口,其进气方向垂直于第一圆柱形腔体的轴向,且与切线方向的夹角为30~60°;第二环形管路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二进气口,其进气方向垂直于第二圆柱形腔体的轴向,且与切线方向的夹角为30~60°;多个第一进气口的进气方向和多个第二进气口的进气方向均整体呈顺时针方向变化或均整体呈逆时针方向变化。本发明极大地提高了熔融拉丝过程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生产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纤拉丝炉、光纤制备装置、光纤制备方法及细径光纤。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大规模推进三网融合和宽带中国战略,5G网络、数据中心的建设带来新一轮的增长。随着宽带服务的扩大,通信网络的建设经历从核心网络到接入网络和光纤到户的发展,FTTH建设的光纤位于拥挤和狭窄的通道,对光纤的直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除了常规的包层125μm光纤外,出现了包层80μm甚至是更小的光纤,细径光纤的涂层厚度也随之下降。目前普遍的光纤制备工艺基本随着各类包层125μm光纤进行展开,但是针对更小尺寸细径光纤的相关工艺很缺乏。
通常细径光纤需要在较低的拉制速度下进行,方能保证裸纤的直径尺寸较小。但采用现有工艺和设备时,在较低拉制速度下会出现尺寸不稳定,直径变化大等问题,导致细径光纤尺寸不均一,且严重影响了光纤的衰减、强度等各项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纤拉丝炉、光纤制备装置、光纤制备方法及细径光纤,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生产细径光纤时存在的尺寸不稳定、不均一,从而导致光纤的衰减、强度等性能下降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光纤拉丝炉,包括加热石墨件和进气管路,其中,加热石墨件顺次相连的第一石墨段、第二石墨段和第三石墨段,第一石墨段具有第一圆柱形腔体,第三石墨段具有第二圆柱形腔体,且第二圆柱形腔体的径向截面积小于第一圆柱形腔体的径向截面积,第二石墨段具有分别与第一圆柱形腔体、第二圆柱形腔体相连通的圆台形腔体,第一圆柱形腔体、圆台形腔体及第二圆柱形腔体同轴设置,其中第一石墨段远离第二石墨段的一端沿其周向设置有第一环形进气缝,第三石墨段远离第二石墨段的一端沿其周向设置有第二环形进气缝;进气管路包括:主管路;第一环形管路,与主管路相连通,第一环形管路设置在第一石墨段的第一环形进气缝外围,第一环形管路与第一圆柱形腔体同轴设置,第一环形管路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向第一圆柱形腔体进气的第一进气口;第一进气口的进气方向垂直于第一圆柱形腔体的轴向,且与其在第一环形管路处切线方向的夹角为30~60°;第二环形管路,与主管路相连通,第二环形管路设置在第三石墨段的第二环形进气缝外围,第二环形管路与第二圆柱形腔体同轴设置,第二环形管路上间隔设置有多个用于向第二圆柱形腔体进气的第二进气口;第二进气口的进气方向垂直于第二圆柱形腔体的轴向,且与其在第二环形管路处切线方向的夹角为30~60°;其中,多个第一进气口的进气方向和多个第二进气口的进气方向均整体呈顺时针方向变化或均整体呈逆时针方向变化。
进一步地,多个第一进气口等间隔设置在第一环形管路上,多个第二进气口等间隔设置在第二环形管路上。
进一步地,第一进气口设置在第一环形管路的靠近第一石墨段外壁的一侧,并与第一环形进气缝相对应;第二进气口设置在第二环形管路的靠近第三石墨段外壁的一侧,并与第二环形进气缝相对应。
进一步地,光纤拉丝炉还包括惰性气体供应单元,惰性气体供应单元与主管路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天科技光纤有限公司;江东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天科技光纤有限公司;江东科技有限公司;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809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