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直流变压器控制策略、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580725.2 | 申请日: | 2021-05-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06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 发明(设计)人: | 卓放;丁润初;杨景刚;肖小龙;刘瑞煌;袁栋;袁宇波;苏伟;司鑫尧;郭佳豪;朱卫平;杨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H02M3/335 | 分类号: | H02M3/335;H02M3/28;H02M1/32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王艾华 |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流 变压器 控制 策略 装置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流变压器控制策略、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采用扩展移相优化DAB模块的传输特性,提升直流变压器的效率,通过分散控制优化DAB模块间的功率均衡效果,整体上改进直流变压器的性能。采用该控制策略,可以灵活调节DAB模块的传输特性,并实现DAB模块间控制系统无互联,提升对直流变压器输出电压的控制精度,兼顾了直流变压器的模块内高效运行和模块间功率均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低压直流配网用DC/DC变换器控制与调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一种直流变压器控制策略、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上世纪能源危机的爆发,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问题不断加剧,光伏、风电等分布式发电持续发展,而大部分分布式电源所产生电能均为直流电。同时,在信息时代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大规模负载如数据中心、网络中心等直流负载的数量以及占据的比例不断上升;在电动汽车技术不断发展的趋势下,充电桩的安装也将极大提高直流电的需求。传统交流配电网在为直流负荷供电时需要大量环流环节,当采用了直流配电网供电时,这些环节均可以省去,节省体积以,降低损耗。而在中压直流配电网中,中压到低压的DC/DC变换器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承担起稳定母线电压、功率传输、潮流控制等功能。与传统变压器相比,DC/DC变换器有如下特点:1)可实现直流电路联网,且有利于分布式能源接入;2)体积小、便于运输安装;3)控制及稳定性好,可通过不同的控制策略使系统运行在不同的需求下。
为了实现应用于中低压配电网用DC/DC变换器,现有的研究主要采用基于双有源桥(Dual Active Bridge,DAB)拓扑的输入串联输出并联(Input Series OutputParallel,ISOP)多变换器级联结构,ISOP结构可以使各DAB模块分担中压侧的高电压和低压侧的大电流,非常适合直流配电网的中低压直流变换场景。同时ISOP型直流变压器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DAB模块进行替换和扩展,在设计时具有较高的灵活性,DAB模块结构简单、控制简单,且可以实现功率双向流动和部分器件的软开关,在直流变压器的应用中呈现出了优良的性能。
目前ISOP型直流变压器在中低压直流配电网中应用广泛,但相比于交流变压器99%以上的效率,直流变压器的效率较低,一般为95%~98.5%,作为直流配电网中需要长时间通过大功率的换流设备,其运行效率直接影响着配电网的经济性。同时DAB模块数量较多时,各模块间的功率均衡难度越大,特别是随着设备老化,各模块参数不一致时,功率均衡难度进一步增加。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扩展移相(Extended Phase Shift,EPS)和分散控制的直流变压器控制策略、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采用扩展移相优化DAB模块的传输特性,提升直流变压器的效率,通过分散控制优化DAB模块间的功率均衡效果,整体上改进直流变压器的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扩展移相和分散控制的直流变压器控制策略,包括以下步骤:
测量DAB模块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根据DAB模块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和直流变压器的变比计算电压转换率;
根据直流变压器的输出电压参考信号、DAB模块的输出电压和分散系数,计算PI控制器的输出,PI控制器的输出用于控制直流变压器的输出电压;
根据DAB模块的开关频率、功率电感、直流变压器的变比、DAB模块的输入电压和DAB模块的输出电压计算DAB模块的最大传输功率;
根据DAB模块的输出电压、输出电流和最大传输功率计算当前的传输功率标幺值p0*;
根据电压转换率计算传输功率临界点pc,判断p0*≤pc是否成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西安交通大学;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807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