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压碳化硅漂移阶跃恢复二极管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580713.X | 申请日: | 2021-05-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08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 发明(设计)人: | 张景文;刘静楠;时明月;王燕;张恒清;侯洵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L29/06 | 分类号: | H01L29/06;H01L29/16;H01L29/861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朱海临 |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碳化硅 漂移 阶跃恢复二极管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碳化硅漂移阶跃恢复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原胞结构,原胞结构自下而上分别为N型欧姆接触电极、N型掺杂衬底、N型掺杂缓冲层、P型基区、P型掺杂发射层和P型欧姆接触电极,P型基区为碳化硅耐压基区,采用碳化硅作为P型基区,且P型基区厚度为14~22μm,非平衡载流子的运输路径大大缩短,从而减小了脉冲前沿的时间,增大了输出脉冲的电压值。同时减小了DSRD器件的损耗,大大减小DSRD器件体积,缩小脉冲系统的体积。采用碳化硅作为P型基区,能够增大器件耐压,减小开关时间,不仅可以解决单片DSRD电压脉冲峰值低、功耗大的问题,也可以减少超快脉冲系统中串联DSRD器件的数量,从而减小系统体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导体开关二极管,特别涉及一种高压碳化硅漂移阶跃 恢复二极管。
背景技术
漂移阶跃恢复二极管(Drift step recovery diodes,简称DSRD)是一种半 导体开关二极管,一般应用于超宽谱(Ultra wide band,简称UWB)脉冲系 统,是脉冲功率器件的核心。它具有纳秒级甚至皮秒级的开关时间,具有高 效率、高稳定性、重量轻、结构简单等优点,因此在超快脉冲信号源中起到 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超快脉冲系统中往往要求开关满足高频、大功率,目前主要采用硅基 DSRD器件,它的单片耐压值较低,需要多个器件串联使用,这将大大增加 系统体积,且厚的漂移区已无法满足脉冲前沿对时间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压碳化硅漂移阶跃恢复二极管,以克服现 有技术的不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压碳化硅漂移阶跃恢复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原胞结构,原 胞结构自下而上分别为N型欧姆接触电极、N型掺杂衬底、N型掺杂缓冲层、 P型基区、P型掺杂发射层和P型欧姆接触电极,P型基区为碳化硅耐压基区, P型基区厚度为14~22μm。
进一步的,具体的,P型基区厚度为18μm。
进一步的,N型掺杂缓冲层厚度为1μm。
进一步的,P型掺杂发射层的厚度为2μm。
进一步的,P型基区的掺杂浓度为1*1015~1*1016cm-3。
进一步的,P型基区的掺杂浓度为5*1015cm-3。
进一步的,具体的,P型掺杂发射层采用P+型掺杂发射层。
进一步的,P型掺杂发射层为P型欧姆接触的阳极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一种高压碳化硅漂移阶跃恢复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原胞结 构,原胞结构自下而上分别为N型欧姆接触电极、N型掺杂衬底、N型掺杂 缓冲层、P型基区、P型掺杂发射层和P型欧姆接触电极,P型基区为碳化硅 耐压基区,采用碳化硅作为P型基区,且P型基区厚度为14~22μm,非平 衡载流子的运输路径大大缩短,从而减小了脉冲前沿的时间,增大了输出脉 冲的电压值。同时减小了DSRD器件的损耗,大大减小DSRD器件体积,缩 小脉冲系统的体积。采用碳化硅作为P型基区,能够增大器件耐压,减小开 关时间,不仅可以解决单片DSRD电压脉冲峰值低、功耗大的问题,也可以减 少超快脉冲系统中串联DSRD器件的数量,从而减小系统体积。
进一步的,P+型掺杂发射层不仅仅作为P型欧姆接触的阳极区,更重要 的是减少正向泵浦电流注入的电荷损失以达到少子(电子)在P+型掺杂发射 层积累的目的,进而减小输出脉冲前沿损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807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