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内饰件的TOM成型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76567.3 | 申请日: | 2021-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149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金一峰;陈强;徐亚娟;郭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恒吴汽车零部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3/22 | 分类号: | B29C63/22;B29C63/00;B29C63/4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方中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内饰件 tom 成型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汽车内饰件的TOM成型工艺,其包括如下步骤:S1、塑料件预处理和装载;S2、热覆膜的形成;S3、余边整修。本发明一方面在无需胶粘的前提下,通过热覆膜的模式,实现装饰件表面的装饰,节能环保;另一方面通过上下箱体内的压力变化,并保持装饰膜两端张紧的模式下,使其在高温和设定的压力下进行热覆膜,不仅确保装饰膜的贴合度,而且所形成的接合力强,不易出现起皮、脱落等现象发生,此外,覆膜之前通过塑料件表面的等离子处理,进一步提高凹坑处的耐剥离强度,再提升装饰膜和塑料件的接合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饰件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内饰件的TOM成型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内饰观赏要求的提升,一般的内饰件包括塑料本体、覆设在塑料本体表面的装饰膜,例如,TOM(Three dimension Overlay Method),即,三次元表面装饰。
然而,最常规的覆膜手段是胶粘,但是胶粘这种手段存在以下缺陷:
1、由于胶水中难免混有一些有毒或有害物质,因此,环保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严重一点会影响用户的健康;
2、容易脱胶,寿命短,例如:在夏天,汽车在太阳下暴晒后温度较高(80℃左右),此时,装饰膜很容易自塑料本体上脱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全新的汽车内饰件的TOM成型工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内饰件的TOM成型工艺,其用于将装饰膜覆设在塑料件的表面,其包括如下步骤:
S1、塑料件预处理和装载
a)、先对塑料件的待覆膜面进行等离子表面处理;
b)、将等离子处理后的塑料件自待覆膜面朝上布置在装载模具上;
S2、热覆膜的形成
a)、将装载模具和待覆膜产品移载至覆膜中心,且将装载模具和待覆膜产品下降至装饰膜传输路径的下方;
b)、由装饰膜展开并沿着覆膜中心下部腔体的开口延伸将装载模具和待覆膜产品闭合在下部腔体中;
c)、盖合覆膜中心的上部腔体,使得上部腔体和下部腔体闭合,且装饰膜水平且张紧的位于上部腔体和下部腔体之间;
d)、分别对上部腔体和下部腔体同时抽真空,并由上部腔体内的加热部件加热,此时装饰膜处于动平衡状态下,在130±5℃温度下进行加热,且加热持续时间为10±3s;
e)、向上抬升装载模具和待覆膜产品,并顶触上方的装饰膜顶入上部腔体,此时装饰件顶部部分与装饰膜接触,然后,向上部腔体内通入正压,其压力为0.28±0.02Mpa,温度为130±5℃下,将装饰膜均匀的热复合至塑料件的表面,且持续时间为2±1秒,同时下部腔体保持负压状态;
f)、停止加热并对上部腔体和下部腔体进行泄压,然后向上抬升上部腔体,使得上部腔体和下部腔体分离,再将装饰膜裁断,此时可以自覆膜中心取出装载模具和已覆膜产品;
S3、余边整修
将已覆膜产品的边角多余的装饰膜去除。
优选地;在S1中,装载模具上同时布满多个塑料件,且多个塑料件之间相互隔开设置。这样一来,可以有效的减少装饰膜的损耗,降低成本。
优选地,在S2的 d)中,上部腔体和下部腔体的压力相等。这样才能保持动平衡,避免加热后装饰膜的变形。
优选地,在S2的 e)中,抬升装载模具的底面与下部腔体的开口齐平。
优选地,在S2的 f)中,裁断装饰膜时,通过与裁切刀具同步运动的除尘器将裁切中所采用的粉尘收集。避免覆膜过程中粉尘影响热覆膜的品质。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TOM成型工艺所采用的成型设备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恒吴汽车零部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恒吴汽车零部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765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内饰件的TOM成型设备
- 下一篇:一种用于快速微生物检测系统的培养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