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带逃生装置的装配式海洋隧道结构及其应用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575527.7 | 申请日: | 2021-05-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075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 发明(设计)人: | 罗浩天;武科;韩宇聪;郑扬;孙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 主分类号: | E21D9/14 | 分类号: | E21D9/14;E21F11/00;E02D29/073;E02D29/14 |
| 代理公司: | 济南格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306 | 代理人: | 韩洪淼 |
| 地址: | 250061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经***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逃生 装置 装配式 海洋 隧道 结构 及其 应用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海洋交通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带逃生装置的装配式海洋隧道结构及其应用方法。本发明所述海洋隧道结构包括装配式海洋隧道结构与逃生装置;装配式海洋隧道结构包括隧道外壁、顶板、隔板,顶板位于隧道上部,顶板上方为电机设备仓,下方为交通区,隔板在隧道内隔离出中仓,逃生装置可拆卸的连接在中仓内;逃生装置包括救生舱,救生舱的内部沿高度方向均匀设置有横梯,救生舱的底部设置有配重块和救生设备区。该海洋隧道结构不仅可以在安装时即配备完善的救生装置,还能通过多种方式保障人员逃生的安全,从而改善和提高了海洋隧道的安全性,安装方便,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无需对海洋隧道进行二次破坏,安全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洋交通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带逃生装置的装配式海洋隧道结构及其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内陆交通网线逐渐完善,交通建设的中心逐渐投向海洋,有跨海大桥,也有海洋隧道。其中海洋隧道因处于海洋环境中,面对外界高压无氧环境,唯一的通道只有隧道道路,在发生局部起火的情况下,海洋隧道配置的设备能够有效的解决问题保证人员安全,但发生突发严重事故比如爆炸、大型火灾、隧道破裂等情况,人员需在极快的时间与极短的距离上逃离才可获救,现有海洋隧道下人员逃生概率渺茫。
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些关于海洋隧道紧急逃生系统的研究,例如在专利名称为“一种用于海洋隧道火灾的紧急逃生系统”的中国发明专利中,试图建立一个中转建筑以保证逃生人员安全,在短程(500-1000m长)隧道中可以实施,但若长达数百千米,不可能每隔一千米就建一个海洋建筑,同时将海洋隧道进行破开再建,在工程可行性上是不可能的。
海洋隧道的结构安全性固然重要,但是也必须考虑事故发生后的灾害逃生问题。为此,针对以上海洋隧道结构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自带逃生装置的装配式海洋隧道结构,进而详细论述了其应用方法。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具体公开了一种自带逃生装置的装配式海洋隧道结构及其应用方法,能够通过多种方式有效解决海洋隧道人员逃生的问题,同时不影响海洋隧道的完整性与功能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带逃生装置的装配式海洋隧道结构,包括装配式海洋隧道结构与逃生装置,其中逃生装置位于海洋隧道结构中部,中部通过N型旋转阀与旋转阀固定。
装配式海洋隧道结构包括隧道外壁,隧道中墙,隧道边墙,电机设备仓,顶板,隔板,交通区,中仓,一级水管,二级水管,隔板门,旋转阀,路面区,密封板,密封板旋钮,其中隧道边墙位于隧道两端,且位于隧道中间,隧道中墙位于隧道中部,且位于隧道中间,顶板位于隧道上部,将交通区与电机设备仓区分,隔板位于隧道中间,隔板在隧道内隔离出中仓,同时隔板贴合隧道边墙与隧道中墙,一级水管埋于路面区中部,从隧道边缘处中仓开始,沿着隧道方向结束于隧道另一端中仓处,二级水管位于一级水管与中仓间,隔板门每隔一段距离均匀布置于隔板中,旋转阀位于隔板门上,可通过顺时针逆时针旋转打开与关闭隔板门,路面区分布在隧道底部,密封板位于中仓上顶部,可随在密封板边的密封板旋钮向隧道方向打开闭合。
逃生装置包括救生舱外壁,救生舱内壁,支撑,N型旋转阀,救生舱外壁舱门,救生舱内壁舱门,双向旋转阀,救生舱顶部舱门,观察窗孔,救生舱旋钮,GPS定位装置,横梯,救生区,救生设备区,配重块,其中救生舱外壁与救生舱内壁中间隔有一定间隙,通过设置的分布于规定位置的支撑相连,救生舱外壁舱门与救生舱内壁舱门位于救生舱外壁与救生舱内壁中部两侧,通过N型旋转阀相连,N型旋转阀位于救生舱外壁舱门与救生舱外壁舱门中部,救生舱顶部舱门位于救生舱顶部,双向旋转阀位于救生舱顶部舱门中部,可在救生舱内外旋转以打开或关闭救生舱顶部舱门,观察窗孔位于救生舱顶部舱门周边,救生舱旋钮位于救生舱顶部舱门边缘,使救生舱顶部舱门可旋转,GPS定位装置位于救生舱外壁外部上侧,救生区位于救生舱内壁内部区域,其中横梯水平均匀分布于救生舱内壁内部,配重块位于救生区最底部,救生设备区位于配重块上部,配重块与救生设备区可移动拆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755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