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协同控制流量分配的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69944.0 | 申请日: | 2021-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5831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王逸隆;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F28D15/06 |
代理公司: | 青岛中天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41 | 代理人: | 孟琦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协同 控制 流量 分配 换热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协同控制流量分配的换热器,第一换热管、第二换热管、第三换热管的入口设置分别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三阀门;第一流体、第二流体、第三流体的平均温度相同,第一流体单位时间的平均单位时间的流量等于第三流体单位时间的平均单位时间的流量,第一流体单位时间的平均单位时间的流量是0.5倍的第二流体单位时间的平均单位时间的流量。本发明通过流量分配,进一步提高换热效果以及除垢效果。通过实验发现,采取此种结构设计可以取得更好的换热效果以及除垢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管壳式换热器,尤其涉及一种间歇式振动除垢的管壳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除垢,在青岛科技大学研发的基础上(申请号2019101874848)将其用于管壳式换热器的新的发明。
管壳式换热器被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制冷、核能和动力等工业,由于世界性的能源危机,为了降低能耗,工业生产中对换热器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多,对换热器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几十年来,虽然紧凑式换热器(板式、板翅式、压焊板式换热器等)、热管式换热器、直接接触式换热器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由于管壳式换热器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其仍占据产量和用量的统治地位,据相关统计,目前工业装置中管壳式换热器的用量仍占全部换热器用量的70%左右。
管壳式换热器结垢后,采取常规的蒸汽清扫、反冲洗等方式对换热器进行清洗,生产实践证明,效果不是很好。只能将换热器的封头拆卸下来,采用物理清理的方式,但采取该种方式进行清洗,操作复杂、耗时长,人力、物力投资较大,对连续化的工业生产带来极大的困难。
利用流体诱导传热元件振动实现强化换热是被动强化换热的一种形式,可将换热器内对流体振动诱导的严格防止转变为对振动的有效利用,使传动元件在低流速下的对流换热系数大幅度的提高,并利用振动抑制传热元件表面污垢,减低污垢热阻,实现复合强化传热。
在应用中发现,持续性的换热会导致内部流体形成稳定性,即流体不在流动或者流动性很少,或者流量稳定,导致换热管振动性能大大减弱,从而影响换热管的除垢以及换热的效率。因此需要对上述换热器进行改进。
换热器一般都是两种流体进行换热,对于四种流体换热却很少有研究,本申请对四流体换热进行了研究,开发了新的诱导震动四流体管壳式换热器,
目前的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双集管,一个集管蒸发,一个集管冷凝,从而形成振动除垢式热管。从而提高了热管的换热效率,减少结垢。但是上述的热管的换热均匀度不够,仅仅在一侧进行冷凝,而且换热量也少,因此需要进行改进,开发一种新式结构的热管系统。因此需要对上述换热器进行改进。
在先的申请中,已经研发了一种四种流体换热的管壳式换热器,但是上述管壳式换热器是根据周期进行控制,导致振动换热效果不好,智能化程度偏低。因此本申请对前面的研究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管壳式换热器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式结构的四流体管壳式换热器。该管壳式换热器能够实现四种流体换热,该换热器能够基于机器记忆与模式识别的理论方法,根据换热器不同的运行工况,利用加热器实时监控系统中温度数据,设计出相应的运行模式,用大量的温度数据训练深度卷积神经网络,从而进行换热部件除垢,提高热利用效果和除垢效果。该管壳式换热器能够实现换热管周期性的频繁性的振动,提高了加热效率,从而实现很好的除垢以及加热效果。该换热器结构尤其适合水平方向设置的换热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四流体协同控制管径变化的换热器,所述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壳体、换热部件、壳程入口接管和壳程出口接管;所述换热部件设置在壳体中,换热部件固定连接在前管板、后管板上;所述的壳程入口接管和壳程出口接管均设置在壳体上;壳程流体从壳程入口接管进入,经过换热部件进行换热,从壳程出口接管出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科技大学,未经青岛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699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存储介质
- 下一篇:半导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