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双能X射线的煤矸光电分选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67249.0 | 申请日: | 2021-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21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董晨;赵佰亭;贾晓芬;汪星;于业齐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7B1/28 | 分类号: | B07B1/28;B07C5/02;B07C5/34;B07C5/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射线 光电 分选 机器人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双能X射线的煤矸光电分选机器人,该机器人由振动分级筛、X射线探测器、带式输送机、带速检测装置、机器人控制器、上位机、X射线发生器、机械臂组成,原煤首先经过运煤输送机传送到振动分级筛进行筛分,按照粒度大小进行分级,分离后的煤粉得以收集,而煤矸混合物则掉落到物料输送带上继续向前运行,通过排队队机构控制煤矸的对中以及彼此之间的距离间隔,确保煤矸依次排列穿过X射线成像区域,煤矸分选机器人采用双能X射线高低能成像,使用用一个X射线发生源和高低能双层X射线探测器,X射线探测器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传给上位机,通过图像处理以及相应的识别算法后,上位机发出指令给机械臂控制系统发出指令控制机械臂对煤矸进行分拣,该机器人提高了煤矸分选系统的准确度和稳定性,解决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矸石分选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基于双能X射线的煤矸光电分选机器人。
背景技术
现阶段,煤矸的分选方法主要有人工排矸、跳汰选煤、浮游选煤、选择性破碎选煤以及重介质选煤等,但这些方法普遍存在识别精度低、投资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在国家不断重视洁净技术和环境保护的今天,传统的选煤理论和技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亟需更加高效、智能、环保的煤矸分选技术。
同样煤矸识别是实现煤炭生产加工无人化、智能化的关键技术之一,现阶段,煤矸识别的方法主要有振动检测法、超声波检测法、雷达探测法、光学检测法、以及射线探测法等,但是这些均存在不同的缺点。
综上所述,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双能X射线的煤矸光电分选机器人,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参阅图1所示,一种基于双能X射线的煤矸光电分选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X射线发生器、带式输送机、X射线探测器、振动分级筛、机器人控制器、带速检测装置、上位机、机械臂分选装置,所述振动分级筛连接带式输送机,机器人控制器连接机械臂,带速检测装置和机械臂分选装置和上位机模块均连接机器人控制器,X射线发生器与机器人控制器均连接上位机模块。
一种基于双能X射线的煤矸光电分选机器人的分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如图1所示,原煤首先经过运煤输送机传送到振动分级筛进行筛分,按照粒度大小进行分级。
步骤B:分离后的煤粉得以收集,而煤矸混合物则掉落到物料输送带上继续向前运行。
步骤C:通过排队队机构控制分离后的煤粉得以收集,而煤矸混合物则掉落到物料输送带上继续向前运行。
步骤D:煤矸的对中以及彼此之间的距离间隔,确保煤矸依次排列穿过X射线成像区域。
步骤E:煤矸分选机器人采用双能X射线高低能成像,双能X射线系统分为真双能和伪双能X射线系统,为节约成本,本发明选用伪双能X射线系统,采用一个X射线发生源和高低能双层X射线探测器。
步骤F:X射线探测器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传给上位机,通过图像处理以及相应的识别算法后,上位机发出指令给机械臂控制系统发出指令控制机械臂对煤矸进行分拣。
其中双能X射线煤矸分选机器人采用的是X射线成像,需要对高低能图像进行滤波分割处理,并生成R值图像,设定R值阈值对煤矸石进行分类,通常为了更加明显区分,对R值图像进行伪色彩处理,绿色表示煤,红色表示矸石,处理结果如图2所示。
由于传统的煤矸图像分类算法受到煤矸物料厚度和环境影响,以及算法自身的局限性,造成模型识别准确率低,识别速度慢,算法的收敛性差等问题;采用高低能图像并结合R值图像,采用粒子群算法的支持向量机进行分类,避免了易受光源、粉尘、成像背景和物料表面等不确定因素影响,简化了系统模型,并大大提高了分选机器人的分拣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672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