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产维生素B2 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63091.X | 申请日: | 2021-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55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0 |
发明(设计)人: | 张大伟;苏媛;杨彬;刘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1 | 分类号: | C12N1/21;C12N15/61;C12N15/31;C12P25/00;C12R1/125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0 | 代理人: | 欧阳石文 |
地址: | 300308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产 维生素 base sub | ||
本发明公开了高产维生素B2枯草芽孢杆菌工程菌株、其构建方法和应用。具体是在枯草芽孢杆菌中引入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生产维生素B2的基因工程菌株菌株,其基因工程构建方法,以及其在制备维生素B2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维生素B2又名核黄素,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其分子式为C17H20O6N4,IUPAC中文名:7,8-二甲基-10-(1’-D-核糖醇基)-异咯嗪。核黄素在细胞中经过连续的两步反应生成黄素单核苷酸(FMN)和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它们可以作为黄素蛋白的辅酶或辅基参与细胞内呼吸电子传递与多种还原反应。许多微生物可以从头合成核黄素,而包括人在内的哺乳动物不能自身合成只能从食物中获取。核黄素缺乏会引起多种疾病,如发育迟缓、视力下降、口唇炎症等。因为其重要的生理作用,核黄素被广泛应用于保健品、食品以及畜牧业中。核黄素的生产方法主要为微生物发酵法,包括阿舒颊囊酵母(
核黄素的生物合成途径从葡萄糖出发,经过戊糖磷酸途径、嘌呤合成途径、核黄素合成途径最终生成核黄素。核黄素合成中所需的ATP则经由糖酵解途径和TCA循环提供,而核黄素合成的两个前体核酮糖-5-磷酸和鸟苷三磷酸分别由戊糖磷酸途径和嘌呤合成途径产生。最终核酮糖-5-磷酸和鸟苷三磷酸在核黄素操纵子编码的4个酶的催化下,经过7步反应生成核黄素。
核黄素操纵子的转录强度受到核糖开关的调节,通过突变核糖开关序列可以解除细胞对核黄素操纵子的表达调控。腺嘌呤琥珀酸合成酶(PurA)催化次黄嘌呤核苷酸转变为腺苷琥珀酸。通过突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6309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