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榫卯加工模拟系统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62030.1 | 申请日: | 2021-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33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8 |
发明(设计)人: | 田海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东极六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2 | 分类号: | G06F30/12;G06F30/13;G09B25/04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许志辉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工 模拟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领域,具体是榫卯加工模拟系统及其方法,包括如下模块:木头生成模块、框选模块和木头切割模块;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生成木块,并组合成木头;步骤二、剔除木头内部不显示的边线和重复的边线,并显示剔除后的木头;步骤三、框选需要选定的木块;步骤四、画切线,并投射到对应的面上形成墨线;步骤五、根据墨线进行木头切割,若发生错误操作,退回切割操作;步骤六、生成切割记录;解决了木艺木工上手难度高,学习成本高,学习周期长,施工风险大,误操作不可逆的问题,且能够在移动端还原榫卯的加工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领域,具体是指榫卯加工模拟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榫卯首见于7000年前河姆渡文化,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的一种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是中式家具的精髓、中式建筑的基础。
由于学习榫卯结构的过程中,特别是针对新手,一旦某一步操作切割失败,之前切割的努力随之白费,基于此不可逆的操作,研发出一款榫卯模拟系统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榫卯加工模拟系统及其方法,通过模拟榫卯加工,用户可随意切割,解决了木艺木工上手难度高,学习成本高,学习周期长,施工风险大,误操作不可逆的问题,且能够在移动端还原榫卯的加工操作。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榫卯加工模拟系统,应用于客户端,包括如下:
木头生成模块,用于将坐标系中的若干个木块组合形成木头,并剔除木头内部不显示的边线;
框选模块,用于框选需要选定的木块;
木头切割模块,用于切割木头,并记录切割过程和回退切过程;
数据库,保存有预先设计的榫卯结构,记录已有榫卯结构的模型数据与组合方向及运动距离。
进一步,所述木头生成模块包括如下:
木块生成模块,用于在坐标系中生成木块;
木块组合模块,用于将坐标系中的若干个木块组合成木头;
轮廓线剔除模块,用于将木头内部不显示的边线和重复的边线剔除;
木头显示模块,用于显示被剔除内部不显示边线和重复边线后的木头。
进一步,所述木头切割模块包括如下:
墨线方向选定模块,用于确定墨线的方向;
墨线位置选定模块,用于确定墨线在木头上的投射位置;
切割模块,用于沿着墨线切割木头;
退回模块,用于退回错误的切割操作;
木头组合模块,用于将切割后的木头进行榫卯结合;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木头之间是否榫卯成功
记录模块,用于记录切割模块、退回模块的操作以及生成成功的榫卯结果。
榫卯加工模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在坐标系x,y,z三个方向上生成若干个木块,并组合成一个木头;
步骤二、在组合成木头后,剔除木头内部不显示的边线和重复的边线,并显示剔除内部边线和重复边线后的木头;
步骤三、框选需要选定的木块;
步骤四、确定墨线的起始点、结束点,以起始点和结束点为准画切线,确定墨线方向和投射位置后,将切线投射到木块上形成墨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东极六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东极六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620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