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束插头端子保护壳加工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58730.3 | 申请日: | 2021-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458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赵库;周超;陶恒鑫;张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创特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27 | 分类号: | B23P19/027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3 | 代理人: | 李镝的 |
地址: | 31300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头 端子 保护 加工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线束插头端子保护壳加工装置及方法,包括:模具外套,被配置成具有内部空间的圆柱,所述内部空间用于容纳内模芯;气缸,被配置为带动内模芯沿模具外套的轴向运动,以使内模芯在模具外套的轴向上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移;内模芯,其具有力传递装置,所述力传递装置被配置为内模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移时,将挤压力从模具外套传递给铆压刀模;以及铆压刀模,被布置在内模芯中,所述铆压刀模被配置为与所述力传递装置协作以便将布置在铆压刀模处的线束插头端子、夹紧套和保护壳铆压到一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线束插头端子保护壳加工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线束是一组金属线或电缆绑在一起以在设备之间传输信号或电能的连接,例如,线束是汽车电路中连接各电器设备的接线部件,其由绝缘护套、接线端子(插头端子)、导线及绝缘包扎材料等组成。由于线束在生活中的应用较为广泛,线束的插头端子也随之增多,尤其是汽车线束插头端子,由于汽车内部线路较多,汽车线束插头端子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但是由于现有的汽车线束插头端子结构较为简单,在汽车行驶过程中由于车身会受到不同程度颠簸,线束插头端子连接可能因不够牢固而容易造成松脱,从而影响汽车电器的正常使用。松动的汽车线束端子还会造成线路连接不良,断断续续的电流可能造成设备的损坏,导致汽车设备的更换维修费用较高,因此对于现有汽车线束端子,设计了一种经改进的带有保护壳的新型防松脱汽车线束插头端子以改变上述技术缺陷,从而提高整体汽车线束端子的实用性。图1示出了一个这样的示例。
如图1所示的一种设置在汽车线束插头端子103外围的金属保护壳,包括夹紧套101和保护套102,通过夹紧套101把保护套102和汽车线束插头端子103固定在一起,首先夹紧套101套在汽车线束插头端子103后壳上,将保护套102的一部分伸入夹紧套101内侧,另一部分包裹汽车线束插头端子103的一部分,此时保护套102装配到位,通过铆压机铆压后,夹紧套将插头端子103和保护套102固定在一起。然而,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人工铆压,造成铆压固定后,夹紧套外径尺寸不稳定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束插头端子保护壳加工装置及方法,以解决现有的插头端子和保护套铆压固定后,夹紧套外径尺寸不稳定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线束插头端子保护壳加工装置,包括:
模具外套,被配置成具有内部空间的圆柱,所述内部空间用于容纳内模芯;
气缸,被配置为带动内模芯沿模具外套的轴向运动,以使内模芯在模具外套的轴向上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移;
内模芯,其具有力传递装置,所述力传递装置被配置为内模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移时,将挤压力从模具外套传递给铆压刀模;
铆压刀模,被布置在内模芯中,所述铆压刀模被配置为与所述力传递装置协作以便将布置在铆压刀模处的线束插头端子和保护壳铆压到一起。
可选的,在所述的线束插头端子保护壳加工装置中,所述力传递装置为贯穿内模芯的滑动块,所述滑动块被配置为在受到布置在模具外套的内壁上的顶块的挤压时向内模芯的内部滑动以便将挤压力传递到铆压刀模。
可选的,在所述的线束插头端子保护壳加工装置中,内模芯为具有内部空间的圆柱,每个铆压刀模为扇形,多个铆压刀模并行排列组成环形结构;
模具外套、内模芯和铆压刀模的轴向截面为同心圆。
可选的,在所述的线束插头端子保护壳加工装置中,将汽车线束插头端子的保护壳包裹汽车线束插头端子,将保护壳伸入环形结构的中间,并位于同心圆的圆心;
所述内模芯的端部具有限位结构,以防止汽车线束插头端子沿径向窜动。
可选的,在所述的线束插头端子保护壳加工装置中,所述内模芯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转换时,铆压刀模由内模芯带动沿其径向朝圆心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创特新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创特新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87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马桶水路系统用换向阀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拉片及模板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