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线束插头端子保护壳加工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58730.3 | 申请日: | 2021-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458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赵库;周超;陶恒鑫;张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创特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9/027 | 分类号: | B23P19/027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3 | 代理人: | 李镝的 |
地址: | 31300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头 端子 保护 加工 装置 方法 | ||
1.一种线束插头端子保护壳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具外套,被配置成具有内部空间的圆柱,所述内部空间用于容纳内模芯;
气缸,被配置为带动内模芯沿模具外套的轴向运动,以使内模芯在模具外套的轴向上的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移;
内模芯,其具有力传递装置,所述力传递装置被配置为内模芯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移时,将挤压力从模具外套传递给铆压刀模;
铆压刀模,被布置在内模芯中,所述铆压刀模被配置为与所述力传递装置协作以便将布置在铆压刀模处的线束插头端子和保护壳铆压到一起;
内模芯为具有内部空间的圆柱,每个铆压刀模为扇形,多个铆压刀模并行排列组成环形结构;
所述铆压刀模固定部上具有沿轴向方向贯穿铆压刀模固定部的槽;
所述力传递装置为贯穿内模芯的滑块,所述滑块被配置为在受到布置在模具外套的内壁上的顶块的挤压时向内模芯的内部滑动以便将挤压力传递到铆压刀模,顶块具有与滑块相接触的第一侧面,弹簧固定插销以平行于第一侧面的方向插入槽内;
弹簧的一端连接弹簧固定插销,另一端连接接触滑动部背对于第一接触面的背面,其中:
弹簧固定插销与第一侧面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
当内模芯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转换时,接触滑动部沿径向朝圆心移动,推挤弹簧被压紧;
当内模芯由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转换时,弹簧反弹,推挤接触滑动部沿径向远离圆心移动;
接触滑动部沿径向移动时,弹簧固定插销在槽内滑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插头端子保护壳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
模具外套、内模芯和铆压刀模的轴向截面为同心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插头端子保护壳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汽车线束插头端子的保护壳包裹汽车线束插头端子,将保护壳伸入环形结构的中间,并位于同心圆的圆心;
所述内模芯的端部具有限位结构,以防止汽车线束插头端子沿径向窜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束插头端子保护壳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模芯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转换时,铆压刀模由内模芯带动沿其径向朝圆心移动;
所述内模芯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环形结构的内径等于保护壳的加工目标精度尺寸。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线束插头端子保护壳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上具有缓坡和平面;所述接触滑动部具有平行于第一侧面的平面的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以及连接在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之间的第三接触面,其中:
沿径向方向上,第一接触面相对于第二接触面更加远离顶块,第三接触面为坡面以消除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的落差;
当所述内模芯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接触面卡接在所述第一侧面的缓坡的一端;
当所述内模芯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二接触面滑过在所述第一侧面的缓坡的另一端,直至完全与平面接触;
当内模芯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转换时,缓坡与第三接触面相对接触滑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束插头端子保护壳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更换铆压刀模固定部长度不同的滑块,改变环形结构的内径,以配合不同的保护壳的加工目标精度尺寸。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束插头端子保护壳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铆压刀模的数量为3~8个,所述铆压刀模的弧度角度为45°~120°。
8.一种使用根据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加工装置制造线束插头端子保护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套上保护壳的线束插头端子放置在铆压刀模中;
使气缸带动内模芯沿模具外套的轴向运动,以便将保护壳铆压到线束插头端子上;
使气缸复位并取出保护壳已经铆压到位的线束插头端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创特新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创特新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873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马桶水路系统用换向阀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拉片及模板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