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达肝素钠分子量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54876.0 | 申请日: | 2021-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246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3 |
发明(设计)人: | 胡著阳;徐富勇;林学良;魏超娟;耿卫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浩然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B37/10 | 分类号: | C08B3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博行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7 | 代理人: | 申超平 |
地址: | 330000 江西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肝素钠 分子量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达肝素钠分子量的控制方法。本发明通过一次降解、层析纯化、二次降解、还原、脱色及干燥制得达肝素钠成品。本发明通过一次降解的将分子量控制在6900‑7500之间,层析纯化之后将再将本应去除的大分子部分进行第二次降解,充分利用了肝素钠原料,使达肝素钠收率明显提高,收率达85%以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易行,对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控制准确,所有工序均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离子交换工艺易于生产放大,重现性好,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达肝素钠分子量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达肝素钠是由猪肠粘膜来源的肝素钠经亚硝酸降解而得到的低分子量肝素的一种,达肝素钠重均分子量为5600-6400,其分子量小于等于3000的比例不大于13%,分子量大于等于8000的比例为15%-25%。达肝素钠的还原端结构为6-O-硫酸-2,5-脱水-D-甘露醇,非还原端结构为2-O-硫酸-α-L-艾杜糖醛酸。按干品计每毫克抗Xa因子的效价为110-210IU/mg,抗IIa的效价为35-100IU/mg,抗Xa/抗IIa的活性比值在1.9-3.2之间。达肝素钠可用于治疗急性深静脉血栓,急性肾功能衰竭或慢性肾功能不全者进行血液透析和血液过滤期间防止在体外循环系统中发生凝血,不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如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Q-波型心肌梗塞),预防与手术有关的血栓形成。
达肝素钠是通过亚硝酸控制降解法生产的,该方法的机理是在低pH值条件下,亚硝酸与未分级肝素中的N-硫酸葡糖胺反应使之脱去形成-NH2,-NH2与亚硝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在放出N2的同时糖苷键断裂,电子转移,缩环生成2,5-脱氢甘露醛,后者经还原或脱氢形成甘露糖醇。
由于肝素钠由一系列不同分子量的未分级肝素组成,加入亚硝酸钠后,不同大小分子量的组分同时降解,造成降解后的肝素分子量及分布不符合达肝素钠要求,表现为小分子组分远超出标准,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纯化,去除部分大分子和小分子后,才能得到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达肝素钠制备工艺的难点为其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控制,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是降解和纯化工艺协同控制的结果,需严格优选降解及纯化过程参数,以降低纯化难度及提高产品收率,若降解及纯化工艺选择优化不合适,则需要在纯化过程中去除较多组分,直接结果就是导致产品收率下降。目前达肝素钠制备工艺中采用亚硝酸钠降解后,常用的分子量控制技术有乙醇分级沉淀法、超滤法及层析法。然而上述降解及纯化工艺存在操作复杂,成本高的问题。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操作简便低成本的达肝素钠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控制方法,以满足达肝素钠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控制要求并提高产品收率,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降解及纯化工艺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达肝素钠分子量的控制方法,其操作简便,生产成本低,能满足达肝素钠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控制要求,充分利用肝素钠原料,提高达肝素钠制备工艺收率。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一次降解:将肝素钠溶解后加入亚硝酸钠进行第一次降解,得第一次降解溶液;
(2)层析纯化:将所述第一次降解溶液进行阴离子交换层析,得到洗脱液I及洗脱液II;
(3)二次降解:在所述洗脱液II中加入亚硝酸钠进行第二次降解,得第二次降解溶液;
(4)还原、脱色及干燥:将所述第二次降解溶液与所述洗脱液I合并后,依次进行还原、脱色及干燥,得达肝素钠成品。
优选的,所述一次降解,具体包括:
将肝素钠加入所述肝素钠9倍重量的纯化水进行溶解,再加入所述肝素钠1倍重量的冰醋酸,然后加入所述肝素钠重量0.4-0.6%的亚硝酸钠进行第一次降解,所述第一次降解完成后调pH至7.0-9.0,得第一次降解溶液;所述第一次降解的温度为20-30℃,所述第一次降解的时间为0.5-1.0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浩然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未经江西浩然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48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PTL电子标签的信息交互系统
- 下一篇:多肽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