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医院传染病监测识别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52670.4 | 申请日: | 202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94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李诗勇;周银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双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6H50/80 | 分类号: | G16H50/80;G16H50/70;G06F40/279;G06F40/30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46 | 代理人: | 张欢欢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高新***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院 传染病 监测 识别 计算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医院传染病监测识别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首先对传染病目录编排;第二步,再把界面配置的传染病认知模型加载到缓存中,传染病认知模型分析过程为先实现对传染病监测元素进行分析,再进行模型分析;第三步,业务程序整理传染病认知分析入参,包括业务信息、历史数据和静态要素;第四步,算法调度程序根据制定好的传染病监测参数,通过算法模型,逐步进行计算。本发明实现了对医院病人临床诊疗信息化数据等进行传染病识别,可以对传染病的全面监测、为早期实现对传染病的认知预警、及时上报提供技术支撑,无论医院使用的是否是标准的诊断内容,都能进行传染病、慢病识别,普遍应用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疾病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院传染病监测识别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20世纪70年代后期,西方疾病监测的概念传入我国,传染病监测和出生、死亡监测迅速发展。从1978年开始,我国陆续建立了流感、乙型脑炎、流脑、副霍乱、流行性出血热、鼠疫、钩端螺旋体等单病种的监测系统,将全性的传染病报告与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病原学、血清学监测结合起来,显著提高了我国传染病监测和防制能力。1980年制订了我国疾病长期监测点规划,建立了长期综合疾病监测系统。在传染病监测继续深入开展同时,疾病监测内容进一步扩大到对慢性非传染并和行为监测。2003年SARS之后,我国迅速发展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病监测系统进一步发展,包括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重点传染病专项监测、媒介生物监测系统、哨点监测系统(流感样病例监测、性病监测、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以及救灾防病信息管理系统。随着“中国疾病预防掉制信息系统”平台的进步建设整合和共享,我国进入了网络化管理的轨道。
当前医院信息化监测系统对传染病、慢病的识别主要是通过诊断的ICD10 编码进行识别,此识别模式对于医生在下诊断的时候严格采用ICD10诊断的时候,才能对传染病慢病进行有效监测识别、存在漏报情况。但在全国上万家二甲以上医疗机构,严格使用ICD10医疗机构远远小于不使用严格使用 ICD10诊断标准的机构,大多数医院的医生下诊断还是习惯于模糊诊断模式 (就是没有ICD10编码),这种情况下传统的通过ICD10编码进行传染病、慢病识别基本上无效、所以医院建立通过诊断内容来进行传染病、慢病的知识库,模糊诊断有无数个可能性,知识和经验的积累靠单个医院的人员是很难完成这个工作的,故需要建立一种医院传染病、慢病诊断内容知识库引擎的方法及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医院传染病监测识别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医院传染病监测识别的计算方法及其应用,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首先对传染病目录编排;
第二步,再把界面配置的传染病认知模型加载到缓存中,传染病认知模型分析过程为先实现对传染病监测元素进行分析,再进行模型分析;
第三步,业务程序整理传染病认知分析入参,包括业务信息、历史数据和静态要素;
第四步,算法调度程序根据制定好的传染病监测参数,通过算法模型,逐步进行计算;
第五步,计算的过程先通过业务信息和静态要素信息,在算法库和参数库中匹配到监测元素,找到符合的监测元素后,再根据监测元素找到编排的传染病监测项目,然后再使用算法模型计算出具体的传染病病种;
第六步,通过以上过程的循环,直到本次的文本的分段信息全部计算完成,处理计算结果并返回,计算过程结束。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传染病目录和传染病认知模型均在电脑显示屏上进行可视化操作。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第一步中,传染病目录为传染病、慢病的要素进行分析,并维护到系统中,主要分为名称参数和启用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双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长沙双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267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