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人直升机旋翼变距铰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51328.2 | 申请日: | 2021-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41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金曦;曾东;冉峻塽;常庆春;王超锋;彭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腾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27/32 | 分类号: | B64C27/32;B64C11/32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吴彦峰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高***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 直升机 旋翼变距铰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旋翼传动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人直升机旋翼变距铰结构,包括支臂,支臂的内端连接至直升机的旋翼轴,支臂的外端连接至旋翼;支臂上从内端往外端方向依次设置内端轴承组件、轴套组件和外端轴承组件,支臂的内端设置有内端固定件,支臂的外端设置有外端抵紧件,内端轴承组件和外端轴承组件上套设有壳体,壳体随内端轴承组件和外端轴承组件转动且壳体与内端固定件连接固定。本发明利用轴承组件进行壳体的支撑,可通过更为精简的轴承组件结构分担壳体上的载荷,在承受同等离心力和升力的作用下,本发明提供的变距铰结构能够更加稳定可靠,寿命更高,保证了直升机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人机旋翼传动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人直升机旋翼变距铰结构。
背景技术
变距铰作为直升机旋翼控制不可缺少的部件,其主要作用在于通过变距铰的旋转带动端部的旋翼桨叶转动,进而桨叶迎角发生变化,满足飞行过程中所需的升力变化。不仅如此,变距铰还是传递旋翼桨叶离心力和升力的主要部件。
由于变距铰在工作过程中,需要转动且传递较大的离心力,因此传统的变距铰采用推力滚子轴承单独传递离心力,两端采用滚子轴承传递升力。如图3所示。
如图4所示,由于桨叶质量大,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较大,因此传递离心力用的推力滚子轴承尺寸和重量较大,导致整个变距铰尺寸变大。变距铰尺寸较大,一方面会造成桨毂的重量增加、飞行过程会产生更大的阻力,另一方面,大载荷单轴承传递,会造成轴承寿命较低,余度不足。上述两个方面都会增加飞行过程中的功率消耗,同时降低直升机的有效载重,最终导致直升机经济性和安全性降低。
因此,现有的直升机旋翼变距铰结构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对变距铰结构进行优化改进,提出更为合理的技术方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内容中提到的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一种无人直升机旋翼变距铰结构,在保持传递同样的离心力和升力的情况下,对变距铰结构进行优化,采用更为精简和轻质的变距铰结构,提高经济性和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具体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人直升机旋翼变距铰结构,包括支臂,支臂的内端连接至直升机的旋翼轴,支臂的外端连接至旋翼;支臂上从内端往外端方向依次设置内端轴承组件、轴套组件和外端轴承组件,支臂的内端设置有内端固定件,支臂的外端设置有外端抵紧件,内端轴承组件和外端轴承组件上套设有壳体,壳体随内端轴承组件和外端轴承组件转动且壳体与内端固定件连接固定。
上述公开的变距铰结构,通过支臂作为连接的主体,将支臂连接至直升机的旋翼轴,通过旋翼轴带动支臂沿圆周运动,支臂的另一端通过壳体连接设置直升机的旋翼,旋翼在支臂的带动下转动并提供升力;变距铰的壳体设置在支臂外,通过壳体的转动调整旋翼的倾斜角度,从而可实现升力的调节;支臂上设置的内端轴承组件、外端轴承组件用于对壳体进行支撑,使得壳体能够在旋翼的力作用下保持结构的稳定可靠。
进一步的,本发明中所采用的内端轴承组件用于在内端支撑壳体,可采用多种高强度的轴承件,此处进行优化并举出如下一种可行的选择:所述的内端轴承组件包括圆柱滚子轴承。在直升机飞行时,旋翼产生离心力与升力,升力和离心力施加于壳体,壳体将离心力作用于端部固定件,升力通过壳体作用于内端轴承组件,采用本发明中选择的圆柱滚子轴承,其能够承受更大的作用力,可在力的作用下保持壳体的转动顺畅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腾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腾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13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