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VN微合金化工程机械用钢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51291.3 | 申请日: | 2021-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88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熊雪刚;张开华;陈述;胡云凤;周磊磊;李正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3/06 | 分类号: | C22C33/06;C22C38/02;C22C38/04;C22C38/06;C22C38/12;B21B1/26;B21B1/46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张小丽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高***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vn 合金 化工 机械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金属冶炼钢领域,具体涉及VN微合金化工程机械用钢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VN微合金化工程机械用钢。该钢采用钒氮合金进行VN微合金化,并采用如下制备方法:铁水脱硫、转炉冶炼和LF炉精炼、RH真空精炼后Ca处理,按上述化学成分控制钢水成分,连铸得到板坯,板坯入炉再加热、除磷、粗轧、精轧、层流冷却、卷取,即可。制备的钢板力学性能满足抗拉强度770MPa以上,屈服强度660MPa以上,延伸率15%以上,‑20℃冲击功200J以上,180°冷弯试验d=2a合格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冶炼钢领域,具体涉及VN微合金化工程机械用钢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经济蓬勃发展,工程建设、基础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各种现代化大型工业设施,现代化大型石油化工、冶炼、电站及高层建筑的起重、安装逐年增多,对于大吨位起重机需求量也是与日俱增。随着工程机械向大型化、高参数、高效率方面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高强度结构钢,这极大地促进了工程机械用钢的发展。对于工程机械用钢就需要具有高的屈服强度、良好的冷成型性能、优良的耐冲击性能等,因此我国钢铁行业近几年来加快了高强高韧性工程机械用钢的开发。
CN201210119483.8公开了一种高韧性工程机械用钢采用TMCP生产的方法。其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C:0.04~0.07%,Mn:1.60~1.90%,Si:0.25~0.45%,Als:0.015~0.050%,P≤0.015%,S≤0.008%,Nb+Ti:0.06~0.09%,Mo+Cr:0.20~0.40%。采用分段轧制及层流冷却获得屈服强度≥550MPa,抗拉强度≥700MPa,冲击功≥200J的工程机械用钢。
CN201410593263.8公开了一种工程机械用钢板及其生产方法。其组分按重量百分比计:C:0.05~0.09%,Mn:1.5~2.0%,Si:0.05~0.30%,Als:0.015~0.060%,P≤0.025%,S≤0.005%,Nb:0~0.07%,Ti:0.08~0.15%,Mo:0.10~0.30%,N≤0.006%,Ca:0.0010~0.0030%,余量为Fe,钢板厚度为3.0~8.5mm。采用TMCP+热处理工艺,获得屈服强度≥800MPa,抗拉强度≥850MPa,冲击功≥80J的工程机械用钢。
CN201710312160.3公开了屈服强度690MPa级宽薄工程机械用钢板及其生产方法,其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13~0.15%,Mn:1.65~1.75%,Si:0.35~0.45%,Als:0.017~0.032%,P≤0.015%,S≤0.007%,Nb:0.04~0.05%,Cr:0.35~0.45%,V:0.04~0.06%,B:0.0008~0.0020%,Ti:0.01~0.02%。采用控轧+热处理工艺相结合,获得屈服强度700MPa以上,-20℃冲击功150J以上,延伸率18%以上的成品钢。
现有专利基本采用TMCP或热处理以获得高强工程机械用钢,相比来说热处理制备的工程机械用钢生产成本更高,设备要求更高,且成品钢加工成型性能低于TMCP技术。且现有TMCP技术生产的工程机械用钢多采用V-Ti-Nb-Mo-Cr等微合金化路线,而采用VN微合金化路线生产的工程机械用钢很少。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VN微合金化工程机械用钢,其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C:0.07~0.10%,Mn:1.70~1.90%,Si:0.05~0.15%,Mo:0.16~0.20%,V:0.10~0.12%,N:0.0100~0.0120%,P≤0.015%,S≤0.005%,Als:0.010~0.05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512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