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转向架积雪结冰风洞试验用的模拟车体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545631.1 | 申请日: | 2021-05-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72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 发明(设计)人: | 高广军;张琰;姜琛;王田天;王家斌;王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M9/02 | 分类号: | G01M9/02;G01M9/08 |
| 代理公司: | 长沙朕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3 | 代理人: | 周孝湖;杨斌 |
| 地址: | 410083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向架 积雪 结冰 风洞试验 模拟 车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向架积雪结冰风洞试验用的模拟车体,该模拟车体包括:车体底架,车体底架的前后两端向下延伸,在车体底架的下方形成安装转向架的安装空腔;侧挡板,设于车体底架的两侧,且由车体底架的两侧向上延伸,车体底架和两块侧挡板在车体底架的上方形成导流空腔。该模拟车体能够很好地模拟列车转向架区域的轮廓外形,同时保证风洞流场,尽可能减小试验模型对风洞的阻塞比,适应转向架积雪结冰风洞试验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列车转向架积雪结冰试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转向架积雪结冰风洞试验用的模拟车体。
背景技术
轨道列车在运行过程中需要经历复杂多样气候环境的考验,如风沙、雨雪等。其中风雪天气在我国北方、西部等地区的冬季较为常见,转向架区域的积雪结冰现象较为普遍,问题接踵而至,甚至危及列车行车安全,冬季列车运行不得不降速以保证运行的安全性。
为了解决转向架区域的积雪结冰问题,通过冰雪风洞试验直接研究转向架区域的流场特性及积雪结冰情况。但是当前国内外冰雪风洞空间有限,当用较大比例转向架模型甚至真实转向架进行冰雪风洞试验时,无法将完整的车体模型放入风洞从而还原转向架区域的边界条件。
在进行轨道列车转向架区域积雪结冰风洞试验时,通常需要安装一个模拟车体底架外形的结构于转向架之上,以便于模拟真实的车体底架、设备舱、车体裙板等边界条件,避免车体上方的气流对下方转向架区域的流场产生影响。因此,需要针对性地开发一套转向架积雪结冰风洞试验用的模拟车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向架积雪结冰风洞试验用的模拟车体,该模拟车体能够很好地模拟列车转向架区域的轮廓外形,同时保证风洞流场,尽可能减小试验模型对风洞的阻塞比,适应转向架积雪结冰风洞试验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转向架积雪结冰风洞试验用的模拟车体,包括:
车体底架,车体底架的前后两端向下延伸,在车体底架的下方形成安装转向架的安装空腔;
侧挡板,设于车体底架的两侧,且由车体底架的两侧向上延伸,车体底架和两块侧挡板在车体底架的上方形成导流空腔。
进一步地,车体底架包括:
底板;
前导流板,与底板的前端相连接,前导流板朝向底板的前方向下倾斜延伸;
后导流板,与底板的后端相连接,后导流板朝向底板的后方向下倾斜延伸,安装空腔位于前导流板和后导流板之间。
进一步地,车体底架还包括:
前引流板,与前导流板的下端相连接,前引流板朝向底板的前方水平延伸;
后引流板,与后导流板的下端相连接,后引流板朝向底板的后方水平延伸。
进一步地,前引流板的长度不短于转向架的轴距的1/4。
进一步地,后引流板的长度不短于前引流板的两倍。
进一步地,前导流板的下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45°之间,后导流板的上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120°~135°之间。
进一步地,底板的两侧均设有一裙板,裙板从底板的两侧向下延伸,安装空腔位于两块裙板之间。
进一步地,侧挡板与底板之间的夹角为90°~180°,侧挡板高出底板的部分投影到竖直方向的高度为裙板投影到竖直方向的高度的1~2倍。
进一步地,底板的前后两端分别连接一第一设备舱端板和一第二设备舱端板,第一设备舱端板和第二设备舱端板由底板向下延伸,第一设备舱端板和第二设备舱端板分别位于前导流板和后导流板的下方,安装空腔位于第一设备舱端板和第二设备舱端板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56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