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体桩帽一体化浇筑预应力管桩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44237.6 | 申请日: | 2021-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37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发明(设计)人: | 陈瑞;钮玉亭;鲁传强;岳跃稳;顾有瑞;李学良;岳远哲;张谦;杨晓东;刘宇墨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路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5/58 | 分类号: | E02D5/58;E02D5/72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张羽振 |
地址: | 230031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体 桩帽 一体化 浇筑 预应力 施工 方法 | ||
1.连体桩帽一体化浇筑预应力管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1)施工准备:进行现场测试确定预应力管桩(9)的平面位置,制备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装置;
2)管桩打设施工:根据勘测的预应力管桩(9)位置,将连接成一整体的导向套管(1)与管侧撑板(2)置于桩间土体(3)上方,将撑板锚筋(4)插入桩间土体(3)内,并在管侧撑板(2)与桩间土体(3)的间隙设置找平垫层(5);在管侧撑板(2)的上表面设置管侧压重体(6);采用外部打桩设备使预应力管桩(9)经导向套管(1)后插入下部土体内;
3)桩顶环向截断:将内置撑压板(7)连同内置竖杆(8)插入预应力管桩(9)的管腔内,下压内置竖杆(8),通过连接于内置撑压板(7)与内置竖杆(8)之间的内置撑杆(10)顶压内置撑压板(7),使内置撑压板(7)与预应力管桩(9)的内侧壁连接牢固;内置竖杆(8)的顶端通过转动轴承(11)与横向控位槽(12)连接,并使可调式横梁(13)插入横向控位槽(12)内,通过控位栓钉(14)将可调式横梁(13)与横向控位槽(12)连接,使可调式横梁(13)与竖向定位杆(15)通过竖向调位栓(16)连接;竖向定位杆(15)一侧设置锯片撑板(69),锯片撑板(69)下部通过锯片转动轴(20)连接切割锯片(17),根据截桩高度要求,调整竖向定位杆(15)及切割锯片(17)的竖向高度,并通过竖向定位杆(15)一侧的弹扩撑筋(18)使弹扩连接板(19)与预应力管桩(9)的外侧壁紧密贴合连接;通过外部动力机械带动锯片转动轴(20)及切割锯片(17)进行预应力管桩(9)的切割施工,并通过控位栓钉(14)控制切割锯片(17)的切割深度,通过竖向定位杆(15)底部的浆水回收槽(21)同步回收切割过程中的浆水;
4)桩帽钢筋笼布设:将连接成一整体的管腔吊杆(22)、悬挂底撑板(23)和管腔钢筋笼(24)插入预应力管桩(9)的管腔内,并在悬挂底撑板(23)上设置管腔囊袋(25);先采用外部压浆设备通过管腔吊杆(22)侧壁上的囊袋注浆管(26)向管腔囊袋(25)内压浆,形成囊袋填充体(27);再向管腔囊袋(25)上部的管腔内灌注混凝土,形成管腔填充体(28);将锚固顶板(29)插入桩间土体(3)内,并通过锚固顶板(29)上部的钢筋调位栓(30)限定桩帽钢筋笼(31)的竖向高度,桩帽钢筋笼(31)纵向钢筋外侧设置相连的钢筋定位槽(32)及钢筋控位栓(33),通过钢筋定位槽(32)及钢筋控位栓(33)组合限定桩帽钢筋笼(31)纵向钢筋的位置;在预应力管桩(9)的外周设置桩顶套箍(34),并使桩顶套箍(34)外侧壁上的箍侧撑板(35)与桩帽钢筋笼(31)通过劲性连接筋(36)连接;
5)桩帽模板支设:制备由第一侧模(37)、第二侧模(38)和第三侧模(39)组合形成的桩帽模板(40),并使第二侧模(38)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侧模(37)和第三侧模(39)垂直相接,在桩帽模板(40)的底端设置模板底撑板(41),并在模板底撑板(41)与桩间土体(3)的间隙设置填缝囊袋(42);将支撑底板(43)及支撑立柱(44)设于第一侧模(37)的外侧,使模板校位栓(45)经支撑竖板(46)后,与第一侧模(37)外侧的板侧连接栓(47)连接;将侧模撑杆(48)插入第三侧模(39)外侧壁上的侧模外板(49)的连接槽内;先通过连接夹具(50)和夹具栓钉(51)将纵向相接的第三侧模(39)连接成一整体,再通过模板校位栓(45)控制第一侧模(37)的横向位置,并同步通过侧模撑杆(48)一侧的撑杆塞板(52)限定侧模撑杆(48)及第三侧模(39)的横向位置,然后通过填缝囊袋(42)顶部的囊袋连接管(53)向填缝囊袋(42)加压,封闭桩帽模板(40)与桩间土体(3)的空隙;
6)桩帽混凝土浇筑:在支撑立柱(44)的顶端设置第一升降体(54)和第二升降体(55),并在镜像相对的第一升降体(54)之间设置第一刮梁(56),在镜像相对的第二升降体(55)之间设置第二刮梁(57);先通过外部混凝土灌注设备向由桩帽模板(40)与桩间土体(3)围合形成的空腔内灌注桩帽混凝土(58);再分别通过移动拉索(59)控制第一刮浆体(60)和第二刮浆体(61)的撑梁连接体(62)的横向位置,带动刮浆立板(63)进行桩帽混凝土(58)的刮平施工,并通过刮浆立板(63)处的余浆回收管(64)将多余的混凝土收储至余浆回收箱(65)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路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徽省路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423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