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重联动车组专用导流罩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42072.9 | 申请日: | 2021-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913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康;雷成;毕红雪;李西安;王若飞;杨培义;王政;党建猛;席振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1D17/02 | 分类号: | B61D17/02;B61D17/00;B61G7/14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高永德;李洪福 |
地址: | 45000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联动 车组 专用 导流 | ||
本发明重联动车组专用导流罩,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高速轨道车辆导流罩结构。本发明上座架和下座架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轨道车辆头车的端部车体上;二级导流罩的上部通过上转臂与上座架相连接;二级导流罩的下部通过下转臂与装于下座架上的驱动轴过盈装配连接;驱动轴与固定装于下座架的气动马达输出端相连接;一级导流罩的下端通过连杆机构与二级导流罩及装于二级导流罩上的气动马达相连接。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由于导流罩间隙过大,产生不规则气流、湍流严重,影响空气动力学性能,造成车速提升不上去;同时,飞溅的碎石和杂物对车钩及电器装置造成损坏;雨雪对电气装置的连接产生影响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重联动车组专用导流罩,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高速轨道车辆导流罩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高速轨道路网建设的快速发展,对高速列车的行驶速度以及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国内高速轨道车辆在重联使用时,由于现有导流罩为两个左右导流罩组成,只能实现全开启或全关闭状态,在重联后只能做到全开启状态,前后两侧的导流罩之间存在很大的间隙,在列车高速运行时,在导流罩间隙附近,气流不规则,湍流严重,影响车辆的空气动力学性能。
现有高速车辆重联使用时,全开启状态的导流罩,在车头连接处的车钩及车辆端部的电气装置暴露在空气中,一方面车辆高速运行时引起碎石及其他杂物飞溅,对车钩及电气装置产生损坏;另外雨雪天气等也会对电气装置的连接产生影响。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研究设计一种新型的重联动车组专用导流罩,从而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根据上述现有技术提出的由于导流罩间隙过大,产生不规则气流、湍流严重,影响空气动力学性能,造成车速提升不上去;同时,飞溅的碎石和杂物对车钩及电器装置造成损坏;另外雨雪也会对电气装置的连接产生影响等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重联动车组专用导流罩。本发明主要通过设置一、二级双层导流罩并控制双层导流罩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来完成导流罩的关闭、半开启、全开启三种工作状态,同时一二级导流罩端部均贴有密封条,来实现关闭、半开启、全开启状态下两层导流罩之间的贴合;从而起到减小甚至杜绝导流罩间隙,以实现提高车速,防止电气装置及车钩的损坏等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重联动车组专用导流罩包括:一级导流罩、二级导流罩、上座架、上转臂、下转臂、驱动轴、下座架和连杆机构;
进一步地,上座架和下座架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轨道车辆头车的端部车体上;
进一步地,二级导流罩的上部通过上转臂与上座架相连接;
进一步地,二级导流罩的下部通过下转臂与装于下座架上的驱动轴过盈装配连接;
进一步地,驱动轴与固定装于下座架的气动马达输出端相连接;轨道车辆的空气系统通过气动马达给驱动轴提供动力,从而带动二级导流罩的运动来实现导流罩的开闭;
进一步地,一级导流罩的下端通过连杆机构与二级导流罩及装于二级导流罩上的气动马达相连接;轨道车辆的空气系统通过气动马达给连杆机构提供动力,从而带动连杆机构,实现一级导流罩相对于二级导流罩的运动。
进一步地,二级导流罩包括:左二级导流罩、右二级导流罩、二级导流罩上转臂座、左二级导流罩上转臂座、右二级导流罩上转臂座、二级导流罩下转臂座、左二级导流罩下转臂座、右二级导流罩下转臂座、二级导流罩连杆座、左二级导流罩连杆座和右二级导流罩连杆座;
进一步地,左二级导流罩的上端内壁上设置有左二级导流罩上转臂座,用于与上转臂相连接;
进一步地,左二级导流罩的下端内壁后部设置有左二级导流罩下转臂座,用于与下转臂相连接;
进一步地,左二级导流罩的下端内壁前部设置有左二级导流罩连杆座,用于与连杆机构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20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