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两级分包体制的遥测调度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40648.8 | 申请日: | 202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155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徐凯;古启军;涂珍贞;牛崇;刘迎春;王学良;林宝军;刘希宁;陈少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
主分类号: | H04B7/185 | 分类号: | H04B7/185;H04B17/382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1313 | 代理人: | 李镝的 |
地址: | 20120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两级 分包 体制 遥测 调度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两级分包体制的遥测调度方法,包括:遥测子包调度模块根据每个遥测包内不同遥测子包的多种组合和传输算法进行遥测子包的参数调度,以优化协议设计和调度算法,满足不同分系统、不同星载设备、各类星载软件等的遥测需求,确保卫星在轨稳定运行;遥测包调度模块根据每个遥测包的调度周期和传输算法进行遥测包的信道传输调度,以在有限的信道通信速率条件下,优化协议设计和调度算法,满足不同分系统、不同星载设备、各类星载软件等的遥测需求,确保卫星在轨稳定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卫星遥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两级分包体制的遥测调度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卫星设计由硬件逐渐趋向于软件化,带来了卫星遥测参数的成倍增加,卫星星地信道遥测速率通常成为了系统遥测设计时的约束条件。在有限的信道通信速率条件下,即卫星多信道、不同信息速率约束下,卫星遥测参数类型复杂、遥测周期需求各不相同,在有限的信息传输速率下,现有的遥测包调度算法,很难满足不同遥测参数的遥测周期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两级分包体制的遥测调度方法,以解决现有的遥测包调度算法很难满足不同遥测参数的遥测周期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两级分包体制的遥测调度方法,包括:
遥测子包调度模块根据每个遥测包内不同遥测子包的多种组合和传输算法进行遥测子包的参数调度,以优化协议设计和调度算法,满足不同分系统、不同星载设备、各类星载软件等的遥测需求,确保卫星在轨稳定运行;
遥测包调度模块根据每个遥测包的调度周期和传输算法进行遥测包的信道传输调度,以在有限的信道通信速率条件下,优化协议设计和调度算法,满足不同分系统、不同星载设备、各类星载软件等的遥测需求,确保卫星在轨稳定运行。
可选的,在所述的基于两级分包体制的遥测调度方法中,还包括:
对卫星各类遥测参数进行整理,将相同遥测周期和/或相互关联的参数组合成一个遥测子包,便于统一调度;
结合信道传输速率和信道特点,对每个遥测包内的遥测子包进行分配,确保遥测包传输满足遥测子包的遥测周期需求;
结合信道传输速率和信道特点,综合对遥测包的调度周期和传输算法进行计算,同时确保遥测包的调度周期不超过信道传输速率限制;
计算信道占用率,并确保信道占用率小于信道传输速率限制,以防止数据丢失;
信道占用率为各个遥测包的信道占用率之和。
可选的,在所述的基于两级分包体制的遥测调度方法中,还包括:
每个所述遥测包包括3个遥测子包,每个所述遥测包的数据域长度为192字节,每个所述遥测子包的数据域长度为64字节。
可选的,在所述的基于两级分包体制的遥测调度方法中,还包括:
信道1的参数包括:通信速率为32Kbps,遥测包通信包数为16包/s,信道周期为1s;
信道2的参数包括:通信速率为2Kbps,遥测包通信包数为1包/s,信道周期为1s;
信道3的参数包括:通信速率为2Kbps,遥测包通信包数为3包/3s,信道周期为3s。
可选的,在所述的基于两级分包体制的遥测调度方法中,信道1遥测包调度算法包括:
获取每个遥测子包的遥测周期,在信道1的遥测模式中,获取遥测子包的调度周期需求;
列出每个遥测包的数据域组成,均由3个遥测子包组合而成,根据遥测子包的遥测参数下传周期需求来设计子包的不同组合;遥测周期相同的遥测子包组成一个遥测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4064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卫星地面综合测试系统
- 下一篇:一种基于智能效期贴的效期管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