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延缓热扩散的快换式动力电池总成及电动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37656.7 | 申请日: | 2021-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36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17 |
发明(设计)人: | 卢军;孙焕丽;许立超;刘鹏;孙士杰;乔延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204 | 分类号: | H01M50/204;H01M50/244;H01M50/249;H01M50/264;H01M50/289;H01M10/42;H01M10/48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朱世林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延缓 扩散 快换式 动力电池 总成 电动 车辆 | ||
1.一种延缓热扩散的快换式动力电池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下箱体总成(1)容纳腔中的至少一个电池模组(2),所述电池模组(2)两侧分别设置有横梁(12),两个所述横梁(12)两端分别与容纳腔两侧的侧梁(11)内壁支撑配合,所述电池模组(2)两端分别设置有集成挡板(3)和弹性装置(4),所述电池模组(2)包括两端均固定有端板(25)的电池单体(21),所述电池单体(21)和端板(25)固定在集成式液冷板(22)上,所述集成式液冷板(22)两侧与横梁(12)滑动连接,所述集成式液冷板(22)上固定有强磁条(5),所述强磁条(5)设置在集成挡板(3)与集成式液冷板(22)之间,所述集成挡板(3)内设有电感线圈和感应传感器,所述电感线圈、感应传感器和电池模组(2)与车载BMS电池系统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延缓热扩散的快换式动力电池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单体(21)包括至少两个电池单体(21),相邻两个所述电池单体(21)之间设置有隔热垫(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延缓热扩散的快换式动力电池总成,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横梁(12)内侧分别设有安装槽体(121),所述集成式液冷板(22)能通过两侧设有安装导轨(221)沿着两侧的安装槽体(121)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延缓热扩散的快换式动力电池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式液冷板(22)内设有若干个冷却液流道(222),所述下箱体总成(1)外侧端部设有冷却液管(13),所述冷却液管(13)与下箱体总成(1)的侧梁(11)内部设有冷却液通道相通,所述侧梁(11)内侧设有冷却液通道出口,所述冷却液流道(222)与冷却液通道出口相配合,冷却液在冷却液流道(222)、冷却液通道和冷却液管(13)内流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延缓热扩散的快换式动力电池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流道(222)与冷却液通道出口通过垫片密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延缓热扩散的快换式动力电池总成,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横梁(12)内侧分别设有滑动槽体(122),所述集成挡板(3)能通过两端设有滑动柱体(31)沿着两侧的滑动槽体(122)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延缓热扩散的快换式动力电池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装置(4)为弹性板簧,所述弹性板簧为弧形或波浪形,所述弹性板簧两侧分别与端板和侧梁内壁线接触或面接触。
8.一种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辆本体和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延缓热扩散的快换式动力电池总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3765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