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食用植物油中矿物油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536049.9 | 申请日: | 2021-05-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73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 发明(设计)人: | 王缈;李燕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晟麦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1B3/00 | 分类号: | C11B3/00;C11B3/12;C11B3/16;A23D9/007;A23D9/04 |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周媛媛;李馨 |
| 地址: | 117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食用植物油 矿物油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食用植物油中矿物油的方法,属于植物油脂加工领域。本发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分子蒸馏步骤,将矿物油超标的植物油进行分子蒸馏处理;乳化步骤,将水、植物油、乳化剂混合,搅拌,形成不稳定地乳液;静置1‑5h,乳液分层,形成油相,乳化相,或油相,乳化相,水相,将不同相分离;取油相液体,搅拌,冷冻,再用高压脉冲电场处理油相液体,超滤,得到植物油I;取乳化相液体,低温等离子处理,再高压脉冲电场破乳处理,取上层油相,超滤,分子蒸馏,得到植物油II。本发明可有效降低植物油中的矿物油饱和烃含量,同时植物油损耗低,不使用任何有机溶剂,安全性较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降低食用植物油中矿物油的方法,属于植物油脂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矿物油产生于石油原油的物理分离和化学转化以及煤、天然气或生物质液化等过程,我们日常接触的工业产品如液体石蜡、润滑油、液压油、发动机油等属于矿物油产品。矿物油碳氢化合物(MOH)是由大量不同的化学成分组成的,矿物油主要分为MOSH(矿物油饱和烃)和MOAH(矿物油芳香烃)两类。其中矿物油饱和烃主要由链烷烃(直链、支链烷烃)和环烷烃(主要是环戊烷和环己烷,烷基化和非烷基化,单环二环及更高环系环烷烃)组成;而矿物油芳香烃包括烷基取代的芳烃(主要分为单环、二环及更高环系)。
近几年,有关矿物油污染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如乌克兰葵花籽油被来源不明的矿物油污染事件,因而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据有关矿物油危害的研究表明,矿物油在人体肠道不被吸收或消化,同时妨碍水份的吸收;长期摄入可导致消化道障碍,影响脂溶性维生素A、D、K和钙、磷等的吸收,对人体极其有害;欧盟食品安全局(EFSA)2012年的评估报告显示,中低黏度的MOSH类物质能在动物体内积聚,并在肝脏、脾脏及淋巴结等器官中产生微肉芽肿。目前,欧盟对我国相关出口产品中的矿物油含量格外关注,要求指标比较严苛。
食用植物油中的矿物油污染主要源自以下两方面:(1)油料的收割、晾晒、运输和加工过程中接触到的发动机油、润滑油,致使其代谢过程中会产生饱和烃类矿物油成分,(2)有的来自油脂精炼过程的导热油(液体石蜡)泄露,(3)还有的源于储存过程的环境迁移以及塑料包装材料的润滑剂迁移等。
目前,国内对于如何有效降低植物油中的矿物油饱和烃尚无明确的方法,国内研究主要集中于植物油中的矿物油的定性或定量分析。专利CN 111269209 A提出一种去除VE中矿物油的方法,该法利用层析柱分离,再用有机溶剂洗脱,虽然对矿物油的脱除有一定效果,但需要消耗大量的有机溶剂,且有机溶剂乙酸乙酯的毒性较高,容易产生安全风险,且需要频繁更换层析柱才可实现,另外,该法面向对象为维生素E,针对植物油是否有效仍是未知。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问题以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降低植物油中的矿物油的方法。
本发明技术方法如下:
一种降低食用植物油中矿物油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分子蒸馏处理:将矿物油超标的食用植物油进行分子蒸馏处理,以去除分子量较低的矿物油饱和烃;矿物油超标的植物油中,MOSH>10ppm,MOAH大于2ppm。
(2).乳化处理:将水、植物油和乳化剂混合,搅拌,形成不稳定的O/W乳液;
(3).静置、乳液分层,形成油相、乳化相,或油相、乳化相、水相,然后将不同相分别分离,油相和乳化相保留,待下一步处理;
(4).取油相,在一定温度下搅拌后,冷冻,然后再用高压脉冲电场处理油相,超滤,得到植物油I;
(5).取乳化相,进行低温等离子处理、在高压脉冲电场处理破乳,取上层油相,超滤,再分子蒸馏处理,得到植物油II。所得植物油I和植物油II均为降低了矿物油的食用植物油;
所述矿物油为矿物油饱和烃和/或矿物油芳香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晟麦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辽宁晟麦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3604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