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状垂直栽培平菇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34981.8 | 申请日: | 2021-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400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陈俏彪;朱姝蕊;毛可红;吴志俭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越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8/00 | 分类号: | A01G18/00;A01G18/64;A01G18/55;A01G18/60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吴斌林 |
地址: | 323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状 垂直 栽培 方法 | ||
1.一种管状垂直栽培平菇的方法,包括管状栽培容器、培养料处理和平菇培养,所述培养料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培养料按照常规比例混均后进行短时间发酵处理,发酵1-3天,期间翻堆0-1次,将培养料装入大袋或容器进行进行蒸汽灭菌,再将上一潮菇采收后的菌丝体进行去杂和无菌粉碎后作为下一次栽培的种源;
步骤2、选取直径为15-35㎝的管状容器,管状容器裁成长度为100-200㎝的空心柱型管,再将柱型管立式间距30-90㎝立式固定摆放,再将空心柱型管外侧打孔径为4-6㎝的出菇孔,孔间距控制为15-25㎝;
步骤3、所述经发酵和灭菌后的培养料,在相对洁净的环境用人工或机器与菌种搅拌均匀,即混种处理,再将混有菌种的培养混料从空心柱型管上部管口倒入,倒入期间适当晃动空心柱型管管身,使菌种培养混料充分填实管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状垂直栽培平菇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培养料前期准备步骤1中的蒸汽灭菌,主要步骤包括将发酵后培养料装入大袋或容器,通入高温蒸汽进行灭菌;将灭菌温度料内部温度提升至70-90℃,然后停火闷灶9-12小时,完成灭菌后备用;所述大袋为编织袋,以增加蒸汽透性,有助升温;所述培养料前期准备步骤1中的蒸汽灭菌,也可采用全发酵法,即延长发酵时间3-6天,翻堆次数增加到2-4次,而不采用蒸汽灭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状垂直栽培平菇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食培养料处理中步骤1中的所述种源为步骤3中的菌种,所述菌种包括常规菌种,也包括为上一潮菇采收后的菌丝体进行去杂和无菌粉碎后的碎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管状垂直栽培平菇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培养料前期准备步骤3中的菌种用种量体积比控制在10-30%。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管状垂直栽培平菇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平菇培养包括有培菌管理和出菇管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管状垂直栽培平菇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培菌管理为控制培菌室内温度在15-26℃,所述菌种培养混料料温控制在18-28℃,培菌室内湿度控制在70-80%,将出菇孔用塑料布、无纺布或报纸中的一种或多种围起,以减少蒸发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管状垂直栽培平菇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出菇管理为培养菇蕾形成后,在菇蕾处于幼蕾期时保持环境湿度为80-90%,成菇期适当降低5-10%的湿度,室内温度控制在15-2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状垂直栽培平菇的管状栽培容器,其特征是:所述管状栽培容器为PVC塑料管,所述管状栽培容器包括有空心柱型管(3),所述空心柱型管(3)下端固定连接有塑料密封层(22),所述空心柱型管(3)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个用于稳定作用的固定板(21),所述固定板(21)与空心柱型管(3)管身之间通过铁丝(23)绑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管状垂直栽培平菇的管状栽培容器,其特征是:所述空心柱型管(3)下端固定连接有用于种植平菇车间的地面(1),所述地面(1)开有若干个用于固定连接空心柱型管(3)的凹槽(2),所述空心柱型管(3)外侧开有若干个用于出菇蕾的出菇孔(4),所述出菇孔(4)内壁开有若干个弹销孔(16),所述弹销孔(16)固定连接有弹销(15),所述弹销(15)之间固定连接有用于密封、堵塞出菇孔(4)的密封塞(14),所述空心柱型管(3)上端固定连接有用于管间互相连接的管接座(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管状垂直栽培平菇的管状栽培容器,其特征是:所述管接座(5)包括有密封底面(11)、固定连接于密封底面(11)周围的边座(20)和左右两个滑固座(6),所述边座(20)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主动螺杆(7),所述主动螺杆(7)远离边座(2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斜齿轮(8),所述第一斜齿轮(8)啮合连接有横斜齿轮(9),所述横斜齿轮(9)中端固定连接有齿轴(10),所述齿轴(10)上端转动连接于密封底面(11)下端,所述横斜齿轮(9)与第一斜齿轮(8)对称的一边啮合连接有第二斜齿轮(13),所述第二斜齿轮(13)中端固定连接有被动螺杆(12),所述被动螺杆(12)转动连接于边座(20)内侧,左右两个所述滑固座(6)分别螺纹连接于主动螺杆(7)和被动螺杆(12),所述密封底面(11)开有两个供滑固座(6)滑动的滑道口(19),所述边座(20)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有用于空心柱型管(3)间相互固定的连接座(17),所述连接座(17)中端开有连接孔(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越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越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3498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道路坡面防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絮凝净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