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菌抗病毒可降解口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34082.8 | 申请日: | 2021-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78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邓超;肖惠宁;勇强;法扎德·塞迪;靳向煜;李程程;魏海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41D13/11 | 分类号: | A41D13/11;A41D31/02;A41D31/30;A41D31/04;D06M13/395;D06M15/263;D06M10/00;D06M13/432;D06M13/385;D06M101/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唐循文 |
地址: | 21003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菌 抗病毒 降解 口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种抗菌抗病毒可降解口罩及其制备方法,由外而内依次分别为面层、芯层和接触面部的里层,所述面层为抗菌抗病毒纤维素水刺无纺布,所述芯层为聚丙烯熔喷无纺布,所述里层为聚丙烯纺粘无纺布或可降解天然棉织物。该口罩能够同时具有抗菌抗病毒的功能,同时材料可降解,能够有效缓解聚丙烯等不可降解石油基纤维材料带来的环境污染压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菌抗病毒可降解口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KN95过滤式口罩、外科口罩等因其能有效吸附过滤细菌和病毒气溶胶颗粒,已成为疫情期间重要的防护用品。然而,口罩由于自身缺乏抗菌和抗病毒活性,使得细菌或病毒在口罩面层存活时间较长(长至7天),导致其使用寿命较短,需要经常更换并大量处置。另外,目前市场上口罩的加工原材料主要是聚丙烯等石油基材料,由于这类材料的不可降解性,废弃口罩造成了巨大的环境污染。
目前,随着疫情的持续发展以及口罩废弃物的日益增加,开发抗菌抗病毒可降解的功能型口罩成为一种迫切需求。当前有关抗菌抗病毒口罩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类:1)采用氯化钠盐对口罩面层进行涂层;2)运用石墨烯沉积技术对口罩面层进行改性;3)将金属纳米颗粒喷涂到口罩面层从而赋予口罩抗菌抗病毒性能;4)采用光敏剂对口罩面层进行化学修饰,使口罩在光照射下产生生物杀灭活性氧,从而提供光诱导的生物杀灭功能。
尽管已有不同的研究方法赋予口罩抗菌、抗病毒性能,但是这些方法可能存在金属离子泄露对人体造成伤害的风险或使用条件受限制,且口罩制备所用原材料没有改变,仍然无法有效解决口罩用即弃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发明内容
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抗菌抗病毒可降解口罩及其制备方法,该口罩能够同时具有抗菌抗病毒的功能,同时材料可降解,能够有效缓解聚丙烯等不可降解石油基纤维材料带来的环境污染压力。
技术方案:一种抗菌抗病毒可降解口罩,所述口罩包括三层结构,由外而内依次分别为面层(1)、芯层(2)和接触面部的里层(3),所述面层(1)为抗菌抗病毒纤维素水刺无纺布,所述芯层(2)为聚丙烯熔喷无纺布,所述里层(3)为聚丙烯纺粘无纺布或可降解天然棉织物;所述芯层(2)聚丙烯熔喷无纺布,纤维细度为1~3μm,面密度为20~60g/m2;所述里层(3)聚丙烯纺粘无纺布,纤维细度为20~30μm,面密度为20~45g/m2;所述可降解天然棉织物,面密度为20~45 g/m2。
上述面层(1)纤维素水刺无纺布为梳理水刺无纺布或湿法水刺无纺布,其面密度为 20~70g/m2。
上述面层(1)纤维素梳理水刺无纺布由纤维素纤维依次经过开松、梳理、水刺加固成,最后经烘箱烘干制成。
上述纤维素纤维的长度为28~58mm。
上述面层(1)纤维素湿法水刺无纺布由60~80%的木浆纤维与20~40%的纤维素纤维通过打浆混合均匀后,依次经混浆、上浆、湿法成网、水刺加固成型,最后经烘箱烘干制成。
上述木浆纤维的长度为1~5mm,纤维素纤维长度为6~16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林业大学,未经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340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