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车载摄像头的胎压调节方法、调节系统和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32609.3 | 申请日: | 2021-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120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杨喜伟;刘俊伟;侯殿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C23/00 | 分类号: | B60C23/00;B60C23/04;B60C23/08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刘程程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车载 摄像头 调节 方法 系统 汽车 | ||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车载摄像头的胎压调节方法、调节系统和汽车,所述胎压调节方法通过双维度识别车轮胎压状况,并结合车型模型及车轮所处的实际道路环境,调节车轮胎压并控制车辆行驶状态,实现对车轮胎压的动态高适应性精准调节的同时,确保行车安全;所述调节系统包括:胎压检测传感器、车载双目摄像头、车联网模块、中央处理模块和调节执行模块。本发明基于轮胎内部压力和轮胎与地面接触面积双维度实现准确识别胎压状态,并综合考虑车型模型和道路环境信息,为胎压调节提供可靠依据,考虑胎压异常衰减等在内的极端工况,较大程度地满足车辆安全驾驶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轮胎胎压智能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车载摄像头的胎压调节方法、调节系统和汽车。
背景技术
车辆爆胎是指车辆轮胎在极短的时间因破裂突然失去空气而瘪掉的现象。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在高速公路上的交通事故中,10%是由于轮胎故障引起的,而其中爆胎一项就占轮胎故障引发事故总量的70%以上,由此可见,爆胎已成为威胁人们行车安全的重要安全隐患。而造成车辆爆胎的原因中,胎压不足当为首要原因,故,对胎压的监测并作出适当调节是避免爆胎的有效手段。
胎压监测按照测量方式可分为间接式胎压监测(WSB)和直接式胎压监测(PSB);其中,间接式胎压监测是通过汽车ABS系统的轮速传感器来比较各轮胎之间的转速差别,以达到监测胎压的目的,当轮胎压力降低时,车辆的自身重量会使轮胎受压而直径变小,这就会导致车速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即可用于触发警报系统来向司机发出警告。直接式胎压监测是利用安装在每一个车轮的轮胎内部或者轮胎气嘴上的传感器来直接测量轮胎的气压或温度等数据,并利用无线发射器将轮胎的气压或温度等数据反馈至车辆的中央接收器模块,以实现对各轮胎压力或温度数据进行显示,当胎压异常时,系统会自动报警。
与间接式胎压监测相比,直接式胎压监测所检测到的胎压数据更为直观、准确,更有利于对车轮轮胎的胎压进行后续有效的调节控制,以避免爆胎事故的发生。
在现有的直接式胎压监测调节方案中,例如:专利CN2004100439903公开的具有轮胎气压自动调节系统的汽车车轮,该技术方案是通过气泵来对轮胎的内部气压进行调节,通过高压储气轮辐充气口对轮胎充气,当达到一定额度压力时充气停止;当高压储气轮辐超过一定额度压力时,轮胎需进行排气;进而总体上是使得轮胎内部气体压力保持在一定适度范围内。但是该适度范围并无法结合实际工况进行量化,只能将车轮胎压比较机械地“选择”在一个预设范围内,无法实现结合实际工况对车轮胎压进行适应性动态调节。
此外,现有的直接式胎压监测调节方案,在对车路胎压进行直接检测时,都仅关注胎压数值本身,而忽略了轮胎的径向形变导致的胎压变化因素,即,人们在考虑胎压是往往是习惯性思维地假设轮胎在相对平坦的路面上行驶,而忽略车轮在沟坎等路面上行驶,轮胎因与沟坎相接触而出现较大的径向形变,而当轮胎出现较大的径向形变时,胎压计所监测到的胎压数据将于实际胎压之间出现偏差。例如,当轮胎在沟坎等路面上行驶时,轮胎因与沟坎边缘相接触挤压产生较大径向变形,在该较大径向变形的影响下,轮胎内的胎压可能处于正常范围内,但一旦当车辆恢复平坦路面行驶后,车辆轮胎将立刻出现胎压不足的情况,严重时将导致爆胎。故,在包括沟坎路面等将引起轮胎径向变形的路面上行驶,仅通过传统的胎压计检测胎压进而判断轮胎胎压是否充足时将很容易出现误判,给车辆留下爆胎隐患。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公开了基于车载摄像头的胎压调节方法、调节系统和汽车,从直接测得的轮胎内部压力数据和轮胎与路面的接触变形状态两个维度判断胎压的安全状态,并结合轮胎所处环境温度和湿度等环境条件因素,动态调节胎压,并给出在特殊工况下的胎压调节处置方案,最大限度地实现车辆胎压的高适应性动态调节,确保行车安全。结合说明书附图,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基于车载摄像头的胎压调节方法,所述胎压调节方法为:通过包括轮胎内部压力及轮胎与地面接触面积在内的双维度胎压识别,结合道路环境信息和车辆车型信息,获得包括轮胎内部目标压力以及轮胎与路面的目标接触面积在内的双维度目标胎压信息,最终实现胎压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326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