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动力源的功率分流动力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32483.X | 申请日: | 2021-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473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发明(设计)人: | 阮嘉赓;张斌;李德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K6/52 | 分类号: | B60K6/52;B60K6/44;B60K6/442;B60K6/365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动力 功率 分流 系统 | ||
1.基于多动力源的功率分流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发动机(1)、发动机曲轴(2)、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轴(4)、第二电机(5)、第二电机轴(6)、第一制动器(7)、第一齿轮(8)、第二齿轮(9)、第二制动器(10)、第三齿轮(11)、第四齿轮(12)、太阳轮(13)、行星轮(14)、齿圈(15)、行星架(16)、第五齿轮(17)、第六齿轮(18)、差速器输入轴(19)、第一差速器(20)、前轮(21)、电池(22)、后轮(23)、第二差速器(24)、第七齿轮(25)、第八齿轮(26)、第一离合器(27)、第三电机(28)、第三电机轴(29)和第二离合器(30);
发动机(1)的发动机曲轴(2)通过第一离合器(27)与第三电机(28)连接,第三电机(28)的第三电机轴(29)通过第二离合器(30)与第八齿轮(26)连接,第八齿轮(26)和第七齿轮(25)组成齿轮对,第七齿轮(25)与第二差速器(24)的输入轴固联,第二差速器(24)将动力传递给后轮(23),第一电机(3)的第一电机轴(4)与第三齿轮(11)连接,第三齿轮(11)和第四齿轮(12)组成齿轮对,第四齿轮(12)空套于行星排的太阳轮(13)的输入轴且右端与行星排的齿圈(15)固联,第二制动器(10)与齿圈(15)连接,第二电机(5)的第二电机轴(6)与第一齿轮(8)固联,第一齿轮(8)和第二齿轮(9)组成齿轮对,第一制动器(7)与第二齿轮(9)连接,第二齿轮(9)与行星排的太阳轮(13)固联,行星架(16)通过行星轮(14)与太阳轮(13)、齿圈(15)相啮合,第五齿轮(17)与行星排的行星架(16)固联,第五齿轮(17)和第六齿轮(18)组成齿轮对,第六齿轮(18)与第一差速器(20)的输入轴(19)固联,第一差速器(20)将动力传递给前轮(21),第一电机(3)、第二电机(5)和第三电机(28)分别与电池(22)通过电路进行连接;提供多种驱动模式,具体如下所示:
单电机模式1(EV_1):第一电机(3)工作,发动机(1)、第二电机(5)和第三电机(28)不工作,第一制动器(7)结合,第二制动器(10)断开,第一离合器(27)和第二离合器(30)断开,动力输出路线为:
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轴(4)-第三齿轮(11)-第四齿轮(12)-齿圈(15)-行星轮(14)-行星架(16)-第五齿轮(17)-第六齿轮(18)-差速器输入轴(19)-第一差速器(20)-前轮(21);
单电机模式2(EV_2):第二电机(5)工作,发动机(1)、第一电机(3)和第三电机(28)不工作,第一制动器(7)断开,第二制动器(10)结合,第一离合器(27)和第二离合器(30)断开,动力输出路线为:
第二电机(5)-第二电机轴(6)-第一齿轮(8)-第二齿轮(9)-太阳轮(13)-行星轮(14)-行星架(16)-第五齿轮(17)-第六齿轮(18)-差速器输入轴(19)-第一差速器(20)-前轮(21);
双电机模式(EV_3):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5)同时工作,发动机(1)和第三电机(28)不工作,第一制动器(7)断开,第二制动器(10)断开,第一离合器(27)和第二离合器(30)断开,动力输出路线有2条:
a)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轴(4)-第三齿轮(11)-第四齿轮(12)-齿圈(15)-行星轮(14)-行星架(16)-第五齿轮(17)-第六齿轮(18)-差速器输入轴(19)-第一差速器(20)-前轮(21);
b)第二电机(5)-第二电机轴(6)-第一齿轮(8)-第二齿轮(9)-太阳轮(13)-行星轮(14)-行星架(16)-第五齿轮(17)-第六齿轮(18)-差速器输入轴(19)-第一差速器(20)-前轮(21);
串联混动模式1(S_1):第一电机(3)工作,第二电机(5)不工作,发动机(1)带动第三电机(28)发电并向电池(22)和第一电机(3)提供电能,第一制动器(7)结合,第二制动器(10)断开,第一离合器(27)结合,第二离合器(30)断开,动力输出路线为:
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轴(4)-第三齿轮(11)-第四齿轮(12)-齿圈(15)-行星轮(14)-行星架(16)-第五齿轮(17)-第六齿轮(18)-差速器输入轴(19)-第一差速器(20)-前轮(21);
串联混动模式2(S_2):第二电机(5)工作,第一电机(3)不工作,发动机(1)带动第三电机(28)发电并向电池(22)和第二电机(5)提供电能,第一制动器(7)断开,第二制动器(10)结合,第一离合器(27)结合,第二离合器(30)断开,动力输出路线为:
第二电机(5)-第二电机轴(6)-第一齿轮(8)-第二齿轮(9)-太阳轮(13)-行星轮(14)-行星架(16)-第五齿轮(17)-第六齿轮(18)-差速器输入轴(19)-第一差速器(20)-前轮(21);
串联混动模式3(S_3):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5)同时工作,发动机(1)带动第三电机(28)发电并向电池(22)、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5)提供电能,第一制动器(7)和第二制动器(10)同时断开,第一离合器(27)结合,第二离合器(30)断开,动力输出路线有两条:
a)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轴(4)-第三齿轮(11)-第四齿轮(12)-齿圈(15)-行星轮(14)-行星架(16)-第五齿轮(17)-第六齿轮(18)-差速器输入轴(19)-第一差速器(20)-前轮(21);
b)第二电机(5)-第二电机轴(6)-第一齿轮(8)-第二齿轮(9)-太阳轮(13)-行星轮(14)-行星架(16)-第五齿轮(17)-第六齿轮(18)-差速器输入轴(19)-第一差速器(20)-前轮(21);
并联混动模式1(P_1):发动机(1)、第一电机(3)和第三电机(28)工作,第二电机(5)不工作,第一制动器(7)结合,第二制动器(10)断开,第一离合器(27)和第二离合器(30)结合,动力输出路线有3条:
a)发动机(1)-发动机曲轴(2)-第一离合器(27)-第三电机(28)-第三电机轴(29)-第二离合器(30)-第八齿轮(26)-第七齿轮(25)-第二差速器(24)-后轮(23);
b)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轴(4)-第三齿轮(11)-第四齿轮(12)-齿圈(15)-行星轮(14)-行星架(16)-第五齿轮(17)-第六齿轮(18)-差速器输入轴(19)-第一差速器(20)-前轮(21);
c)第三电机(28)-第三电机轴(29)-第二离合器(30)-第八齿轮(26)-第七齿轮(25)-第二差速器(24)-后轮(23);
并联混动模式2(P_2):发动机(1)、第二电机(5)和第三电机(28)工作,第一电机(3)不工作,第一制动器(7)断开,第二制动器(10)结合,第一离合器(27)和第二离合器(30)结合,动力输出路线有3条:
a)发动机(1)-发动机曲轴(2)-第一离合器(27)-第三电机(28)-第三电机轴(29)-第二离合器(30)-第八齿轮(26)-第七齿轮(25)-第二差速器(24)-后轮(23);
b)第二电机(5)-第二电机轴(6)-第一齿轮(8)-第二齿轮(9)-太阳轮(13)-行星轮(14)-行星架(16)-第五齿轮(17)-第六齿轮(18)-差速器输入轴(19)-第一差速器(20)-前轮(21);
c)第三电机(28)-第三电机轴(29)-第二离合器(30)-第八齿轮(26)-第七齿轮(25)-第二差速器(24)-后轮(23);
并联混动模式3(P_3):发动机(1)、第一电机(3)、第二电机(5)和第三电机(28)工作,第一制动器(7)和第二制动器(10)断开,第一离合器(27)和第二离合器(30)结合,动力输出路线有4条:
a)发动机(1)-发动机曲轴(2)-第一离合器(27)-第三电机(28)-第三电机轴(29)-第二离合器(30)-第八齿轮(26)-第七齿轮(25)-第二差速器(24)-后轮(23);
b)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轴(4)-第三齿轮(11)-第四齿轮(12)-齿圈(15)-行星轮(14)-行星架(16)-第五齿轮(17)-第六齿轮(18)-差速器输入轴(19)-第一差速器(20)-前轮(21);
c)第二电机(5)-第二电机轴(6)-第一齿轮(8)-第二齿轮(9)-太阳轮(13)-行星轮(14)-行星架(16)-第五齿轮(17)-第六齿轮(18)-差速器输入轴(19)-第一差速器(20)-前轮(21);
d)第三电机(28)-第三电机轴(29)-第二离合器(30)-第八齿轮(26)-第七齿轮(25)-第二差速器(24)-后轮(23);
串并联式混动模式1(SP_1):发动机(1)和第一电机(3)工作,第二电机(5)不工作,发动机带动第三电机(28)发电并向电池和第一电机(3)提供电能,第一制动器(7)结合,第二制动器(10)断开,第一离合器(27)和第二离合器(30)结合,动力输出路线有2条:
a)发动机(1)-发动机曲轴(2)-第一离合器(27)-第三电机(28)-第三电机轴(29)-第二离合器(30)-第八齿轮(26)-第七齿轮(25)-第二差速器(24)-后轮(23);
b)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轴(4)-第三齿轮(11)-第四齿轮(12)-齿圈(15)-行星轮(14)-行星架(16)-第五齿轮(17)-第六齿轮(18)-差速器输入轴(19)-第一差速器(20)-前轮(21);
串并联式混动模式2(SP_2):发动机(1)和第二电机(5)工作,第一电机(3)不工作,发动机(1)带动第三电机(28)发电并向电池和第二电机(5)提供电能,第一制动器(7)断开,第二制动器(10)结合,第一离合器(27)和第二离合器(30)结合,动力输出路线有2条:
a)发动机(1)-发动机曲轴(2)-第一离合器(27)-第三电机(28)-第三电机轴(29)-第二离合器(30)-第八齿轮(26)-第七齿轮(25)-第二差速器(24)-后轮(23);
b)第二电机(5)-第二电机轴(6)-第一齿轮(8)-第二齿轮(9)-太阳轮(13)-行星轮(14)-行星架(16)-第五齿轮(17)-第六齿轮(18)-差速器输入轴(19)-第一差速器(20)-前轮(21);
串并联式混动模式3(SP_3):发动机(1)、第一电机(3)、第二电机(5)工作,发动机(1)带动第三电机(28)发电并向电池(22)、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5)提供电能,第一制动器(7)和第二制动器(10)断开,第一离合器(27)和第二离合器(30)结合,动力输出路线有3条:
a)发动机(1)-发动机曲轴(2)-第一离合器(27)-第三电机(28)-第三电机轴(29)-第二离合器(30)-第八齿轮(26)-第七齿轮(25)-第二差速器(24)-后轮(23);
b)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轴(4)-第三齿轮(11)-第四齿轮(12)-齿圈(15)-行星轮(14)-行星架(16)-第五齿轮(17)-第六齿轮(18)-差速器输入轴(19)-第一差速器(20)-前轮(21);
c)第二电机(5)-第二电机轴(6)-第一齿轮(8)-第二齿轮(9)-太阳轮(13)-行星轮(14)-行星架(16)-第五齿轮(17)-第六齿轮(18)-差速器输入轴(19)-第一差速器(20)-前轮(21);
能量制动回收模式1(B_1):第一电机(3)和第二电机(5)同时发电,发动机(1)和第三电机(28)不工作,第一制动器(7)和第二制动器(10)断开,第一离合器(27)和第二离合器(30)断开,能量回收路线有2条:
a)前轮(21)-第一差速器(20)-差速器输入轴(19)-第六齿轮(18)-第五齿轮(17)-行星架(16)-行星轮(14)-齿圈(15)-第四齿轮(12)-第三齿轮(11)-第一电机轴(4)-第一电机(3);
b)前轮(21)-第一差速器(20)-差速器输入轴(19)-第六齿轮(18)-第五齿轮(17)-行星架(16)-行星轮(14)-太阳轮(13)-第二齿轮(9)-第一齿轮(8)-第二电机轴(6)-第二电机(5);
能量制动回收模式2(B_2):第一电机(3)、第二电机(5)和第三电机(28)同时发电,发动机(1)不工作,第一制动器(7)和第二制动器(10)断开,第一离合器(27)断开,第二离合器(30)结合,动力输出路线有3条:
a)前轮(21)-第一差速器(20)-差速器输入轴(19)-第六齿轮(18)-第五齿轮(17)-行星架(16)-行星轮(14)-齿圈(15)-第四齿轮(12)-第三齿轮(11)-第一电机轴(4)-第一电机(3);
b)前轮(21)-第一差速器(20)-差速器输入轴(19)-第六齿轮(18)-第五齿轮(17)-行星架(16)-行星轮(14)-太阳轮(13)-第二齿轮(9)-第一齿轮(8)-第二电机轴(6)-第二电机(5);
c)后轮(23)-第二差速器(24)-第七齿轮(25)-第八齿轮(26)-第二离合器(30)-第三电机轴(29)-第三电机(2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3248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伪花纸平雕装置
- 下一篇:基于时空相关性的风电集群功率预测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B60K 车辆动力装置或传动装置的布置或安装;两个以上不同的原动机的布置或安装;辅助驱动装置;车辆用仪表或仪表板;与车辆动力装置的冷却、进气、排气或燃料供给结合的布置
B60K6-00 用于共用或通用动力装置的多个不同原动机的布置或安装,例如具有电动机和内燃机的混合动力系统
B60K6-08 . 包括燃机以及机械或流体能量储存装置的原动机
B60K6-20 . 包括电动机和内燃机的原动机,例如HEVs
B60K6-22 ..以专门适用于HEVs的设备、部件或装置为特征的
B60K6-42 ..以混合电动车辆的体系结构为特征的
B60K6-50 ..以传动单元的类型或布置为特征的动力传动系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