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氟烯烃修饰的杂原子中环内酯或内酰胺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525595.2 | 申请日: | 2021-05-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24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 发明(设计)人: | 竺传乐;曾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D267/10 | 分类号: | C07D267/10;C07D413/04;C07D243/08;C07D487/06;C07D498/06;A01N43/90;A01N43/72;A01N43/62;A61K31/553;A61K31/407;A61K31/551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文静 |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烯烃 修饰 原子 内酯 内酰胺 衍生物 及其 合成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氟烯烃修饰的杂原子中环内酯或内酰胺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该合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碱、胺醇或二胺与三氟甲基烯烃加入有机溶剂,搅拌反应后,加入萃取液进行萃取,将萃取后的有机层进行减压旋蒸去除溶剂得粗产物;将粗产物经柱层析提纯得到单氟烯烃修饰的杂原子中环内酯或内酰胺衍生物。本发明所述合成方法不使用催化剂,所用原料无毒、廉价易得;合成反应过程中对官能团适应性好,对底物适应性广,产物收率高,区域选择性好;操作简单、安全,反应条件温和,对水和空气不敏感,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本发明所得产物在农药、医药及材料领域中具有广泛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氟烯烃修饰的杂原子中环内酯或内酰胺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杂原子中环内酯和内酰胺是多种医药活性分子及天然产物的结构单元。例如,化合物Ⅰ是一种从海洋真菌Acremonium sp.AWA16-1中分离出来的天然产物,具有细胞毒性,可抑制A549细胞的生长(IC50 for A549 cells 27.5μg/mL) (Jang,J.-H.;Kanoh,K.;Adachi,K.;Shizuri,Y.J.Nat.Prod.2006,69,1358– 1360.)。化合物Ⅱ具有抗快速增殖分枝杆菌活性,可以抑制脓肿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m abscessus)的生长(Maslivetc,V.;Turner,D.;McNair,K.;et al.J. Org.Chem.2018,83,5650–5664)。化合物Ⅲ是一种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 抑制剂(IC50=70nM)(Wattanasin,S.;Albert,R.;Ehrhardt,C.;etal.Bioorg.Med. Chem.2003,13,499–502)。化合物IV是合成具有诱发惊厥和抑制神经肌肉活动活性分子8-deoxypumiliotoxin 193H的关键中间体(Zvejniece,L.;Dambrova, M.;Smits,G.Natural Product Research.2021,35,440–446.)。因此,发展简单高效合成杂原子中环内酯和内酰胺衍生物的新方法在医药化工领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化合物Ⅰ
化合物Ⅱ
化合物III
化合物IV
氟代烯烃是酰胺、酯基等结构单元不异构、难水解的生物电子等排体,被应用于具有各种药理活性(抗癌、抗菌、抗艾滋病毒、抗糖尿病)的生物活性分子当中(Taguchi,T.;Yanai,H.In Fluorine in Medicinal Chemistry and Chemical Biology;Ojima,I.,Ed.;Wiley-Blackwell,Chichester,U.K.,2009;pp 257-290.)。因此,将氟代烯烃引入杂原子中环化合物分子在药物设计中具有吸引力。然而,合成单氟烯烃修饰的杂原子中环内酯和内酰胺衍生物的方法仍不见报道。因此,发展高效合成的方法和策略来构建这些具有吸引力的中环分子目前仍是一个挑战性的研究课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之处,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氟烯烃修饰的杂原子中环内酯或内酰胺衍生物。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氟烯烃修饰的杂原子中环内酯或内酰胺衍生物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氟烯烃修饰的杂原子中环内酯或内酰胺衍生物在农药、医药领域的应用。
本发明首要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单氟烯烃修饰的杂原子中环内酯或内酰胺衍生物,所述单氟烯烃修饰的杂原子中环内酯或内酰胺衍生物具有如下所示的结构式如图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255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