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力电子用半导体器件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522555.2 | 申请日: | 2021-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49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4 |
发明(设计)人: | 周宏伟;潘敏智;孔梓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山无线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06 | 分类号: | H01L29/06;H01L29/40;H01L21/822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张浩 |
地址: | 614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力 电子 半导体器件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电力电子用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包含第一半导体层(11)、绝缘的第二介质层(41)、第一导电层(51)、第一电极(61)、阻挡层(71)和钝化层(91);
所述第一半导体层(11)具有第一导电类型;在所述第一半导体层(11)上表面设有沟槽区域;所述沟槽区域包含若干沟槽;所述若干沟槽内均填充第一绝缘介质材料;
所述若干沟槽排列方式为,沿远离器件有源区方向,沟槽的宽度递减,沟槽的间距递增,沟槽的深度逐渐变浅;
所述沟槽区域下方设有终端扩展区(31);所述终端扩展区(31)具有第二导电类型;所述终端扩展区(31)包围所述沟槽区域;远离器件有源区的边缘端设有截止环区域(81);
所述第二介质层(41)位于所述沟槽区域上侧;
所述第一导电层(51)位于所述第二介质层(41)边缘上侧;所述第一导电层(51)和所述截止环区域(81)连接;
所述第一电极(61)与所述终端扩展区(31)连接;
所述阻挡层(71)位于所述第二介质层(41)上侧;
所述钝化层(91)位于所述阻挡层(71)上侧并能够覆盖装置上表面;
所述第一半导体层(11)为N-漂移区衬底;所述终端扩展区(31)为轻掺杂的P-结终端扩展区;所述第二介质层(41)为场氧化层;所述第一导电层(51)为多晶截止场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电子用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区域内沟槽的数量为N+1,1≤N≤20,N为非0的自然数,按照顺序编号为0,1,2,3,……N;
沟槽的宽度分别为x0,x1,x2,x3,……xN;对应沟槽的间隔分别为y0,y1,y2,……y(N-1);其中,y0为0号沟槽和1号沟槽之间的间隔,y1为1号沟槽和2号沟槽之间的间隔,y2为2号沟槽和3号沟槽之间的间隔,……y(N-1)为N-1号沟槽和N号沟槽之间的间隔;沟槽的宽度存在x0>x1>x2>x3>……>xN;沟槽的间距存在y0<y1<y2<……<y(N-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力电子用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
D0=(x0+y0);D1=(x1+y1);D2=(x2+y2)……D(N-1)=(x(N-1)+y(N-1));其中D0、D1、D2……D(N-1)的取值范围均为5μm~25μ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力电子用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
D0=D1=D2=D3=……=D(N-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电子用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介质层(41)的厚度为1μm~5μm;所述第二介质层的材料为硅的氧化物或硅的氮化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电子用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内填充与所述第二介质层(41)一致的绝缘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电子用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层(11)的晶向为110或100,电阻率范围为10Ω·cm~150Ω·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力电子用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终端扩展区(31)的杂质通过所述沟槽区域注入至所述第一半导体层(11)内部;
所述杂质的剂量范围为3e12cm-3~5e13cm-3。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电力电子用半导体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电极(62),所述第二电极(62)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51)远离所述第一电极(61)的一侧;所述第二电极(62)连接所述第一导电层(51)和所述截止环区域(81)。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电力电子用半导体器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在第一半导体层(11)的表面,用热氧化、LPCVD或PECVD的方法生长硬掩膜层(100);
B,通过光刻,干法刻蚀对硬掩膜层(100)进行刻蚀,形成沟槽刻蚀窗口区;
C,对硅进行刻蚀,形成沟槽;
D,向沟槽区域内注入低剂量的第二导电类型杂质,进行退火,推阱处理,形成终端扩展区(31);
E,通过热氧化、LPCVD或PECVD的方法填充沟槽,并生长第二介质层(41);
F,通过光刻,干法刻蚀或湿法刻蚀,形成截止环区域的窗口区;
G,注入第一导电类型杂质,进行退火,推阱处理,形成截止环区域(81);
H,在装置表面通过LPCVD或PECVD的方法,淀积多晶,再通过干法刻蚀形成第一导电层(51);
I,在装置表面通过LPCVD或PECVD的方法,淀积阻挡层(71),再通过干法刻蚀或湿法刻蚀形成窗口区;
J,在装置表面通过蒸发或者溅射的方法制作金属层,并通过光刻,湿法或干法刻蚀留下第一电极(61)和第二电极(62),第二电极(62)用于连接截止环区域(81)与第一导电层(51);
第一电极(61)用于引出电极;
K,在装置表面通过LPCVD或PECVD的方案,淀积钝化层(9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山无线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乐山无线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2255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