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导磁混凝分离废水一体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20926.3 | 申请日: | 2021-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209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武林;贾伯林;李亮亮;范青如;房燕;朱忠华;季献华;姜勇;姚志全;李宽;徐俊秀;王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京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C02F1/4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智东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8 | 代理人: | 吴倩 |
地址: | 226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导 磁混凝 分离 废水 一体机 | ||
本发明是一种超导磁混凝分离废水一体机,将废水从入水口引入混凝装置,在搅拌同时加入混凝剂、磁介质粉和絮凝剂,混合的水体流入澄清装置;在磁性絮体和水体沉淀分离后,澄清水和磁性絮体分别进入超导磁分离器内两个不同的腔体,通过超导磁线圈吸附下磁介质粉,最后净水和污泥通过各自腔体的出口流出,吸附的磁粉通过磁粉回流管道可以回流进混凝装置,保证充分循环使用。通过将本身无磁性的有害污染物质与磁介质粉充分结合,从而实现超导磁分离净化废水,使其能够广泛高效应用于工业、生活和市政废污水处理且成本低廉,可以通过远程控制高效运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资源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导磁混凝分离废水一体机。
背景技术
磁作为一种自然本身存在的现象,人类利用磁性进行物质的分离已经有很长的历史,20世纪七十年代后,磁分离技术开始在工业化应用上推广。伴随对水处理越来越高的要求,磁分离技术在水处理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应用。过去使用的永磁体和常规电磁体,磁场强度有限,弱磁性物质很难被吸附住,水处理强度增高容易出现磁粉跑失这种现象。
超导磁介质混凝沉淀水处理技术则是磁介质混凝沉淀技术的进一步延伸和升级,该技术通过对普通磁介质的改性形成超导磁介质,以超导磁介质分离机取代常规磁介质混凝沉淀技术中的“解絮机+磁分离机”,提高了磁介质对水中污染物的吸附效率,同时,利用超导磁体技术产生的高梯度超强磁场大幅提高了对超导磁介质的回收效率,最大程度上提高了超导磁介质的循环利用率,最大限度内减少了磁介质对后道工序的不利影响。超导磁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比常规磁分离技术具有显著的优势,有能耗低、处理量大、占地面积小、节省药剂等这些优势。超导磁分离技术在水处理领域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随着高温超导体技术,磁介质改良技术的发展,它的应用范围也将越来越广。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导磁混凝分离废水一体机,使其能够广泛高效应用于工业、生活和市政废污水处理且成本低廉。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超导磁混凝分离废水一体机,包括依次连接的混凝装置、澄清装置和超导分离装置,所述混凝装置包括混凝池、磁粉池、絮凝池,废水从混凝池的进水口进入混凝装置,经过混凝池、磁粉池、絮凝池,经过絮凝池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澄清装置相连接,将废水通过澄清水入口通入澄清装置中,所述澄清装置用于将磁性絮凝体和水体沉淀分离,在澄清装置上设置有澄清水入口、澄清水出口以及絮体出口,所述澄清水入口设置于澄清装置的左侧边,所述澄清水出口设置于澄清装置的右侧边上,所述澄清装置的底部设置絮体出口,所述澄清装置内部设置有电动刮泥装置,所述超导磁分离装置通过隔板将超导磁分离装置分隔设置成澄清水腔和絮体腔,所述澄清水腔设置有澄清进口端以及澄清出口端,所述絮体腔上设置有絮体进口端和絮体出口端,所述澄清水腔以及絮体腔对应的2个边上设置有超导磁线圈,所述絮体腔在絮体进口端的上方设置有磁粉回流端,所述磁粉回流端与磁粉回流管道17相连接,所述磁粉回流管道用于连接絮体腔以及混凝装置的磁粉池的磁介质投放口,所述磁粉回流管道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
所述混凝池和磁粉池之间设置有第一导流板,所述磁粉池和絮凝池之间设置有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一导流板使废水从混凝池的上方流入磁粉池中,所述第二导流板使废水从磁粉池的底部流入絮凝池中。
所述电动刮泥装置包括刮泥板以及设置与澄清装置顶部外侧的电机,所述刮泥板与电机之间通过转轴相连接。
所述絮体腔的絮体进口端处安装超声波振动装置,用于将磁性絮体中磁介质粉和非磁性絮凝体分离。
所述澄清水出口用于将澄清装置的上层清水经澄清水出口导入澄清水进口管道中,所述澄清水进口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泵,使废水经澄清水进口管道通过澄清进口端进入澄清水腔中。
所述絮体出口通过絮体进口管道与絮体进口端相连接,所述絮体进口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泵以及第二电磁阀,使澄清装置中的沉淀下的絮体通过絮体进口管道通过絮体进口端进入絮体腔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京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京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209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壁管法兰的受力和刚度评估方法
- 下一篇:一种防护施工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