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龙脑樟组织培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20605.3 | 申请日: | 2021-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686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陈华;康永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右旋龙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合肥超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36 | 代理人: | 余红 |
地址: | 232000 安徽省淮***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龙脑樟 组织培养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龙脑樟组织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外植体消毒:选择龙脑樟当年生枝条的顶芽茎段作为外植体并进行消毒处理;(2)初代培养:将外植体接种到初代培养基中诱导产生愈伤组织;(3)继代培养:将愈伤组织接种到继代培养基中进行继代增殖培养;(4)生根培养:将获得的组培苗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中培养;(5)炼苗移栽:将生根苗移至炼苗室炼苗,完成后移栽入基质中即可。本发明以外植体消毒、初代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炼苗移栽五个步骤建立了一整套规范科学的龙脑樟组织培养方法,其中各种培养基的构建和培养条件的精确调控,均有利于龙脑樟的组织培养,对龙脑樟快繁和良种选育以及组培生产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龙脑樟组织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龙脑樟原产于印尼苏门答腊岛的天然龙脑香树树根,曾经是龙脑的主要来源,但是由于长期过度采伐已近枯竭,我国龙脑最早记载于南北朝,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龙脑樟属于重要的药用樟,通过龙脑樟可提出天然右旋龙脑,可用于生产冰片。由于合成龙脑与天然右旋龙脑的药用价值无法相比,因此需求与日俱增,供需矛盾日渐突出,可想而知龙脑樟快繁产业是一个极具前景的市场。
目前,龙脑樟主要是通过种子、扦插、组织培养等方式进行快速繁育,种子繁育最大的缺陷是后代个体变异性非常大,母株的诸多优良性状,如高龙脑含量及抗病丰产性能在后代中很难稳定延续;扦插繁育虽然能有效解决后代个体差异问题,单扦插成活率低;采用组织培养技术不仅能克服上述缺陷,同时在短期内即可获得大量优质苗木。
组织培养是将植物的细胞、器官或原生质体等,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人工控制将其通过一系列培养,重新再生成完整植株的技术,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按照人们的意愿调节植物的发育,这种调节只是局部的,并没有从遗传基础上进行彻底改造,因此获得的植株能保持原株各种优良性状。但是组织培养体系同样存在着不完善的问题,快繁增殖系数低、生根苗根系差、容易脱叶、感染、木质程度不够等导致田间种植成活率低等客观事实,大大限制了龙脑樟组织培养产业的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龙脑樟组织培养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龙脑樟组织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外植体消毒:选择龙脑樟当年生枝条的顶芽茎段作为外植体,将其洗净后送入直流静电场中处理,之后再以75%乙醇浸泡10-20秒,0.1%氯化汞浸泡8-12分钟,无菌水洗净得到处理好的外植体;
(2)初代培养:将上述外植体接种到初代培养基中,于24-28℃下培养30-40天,诱导产生愈伤组织;
(3)继代培养:从外植体诱导出的愈伤组织中选择生长较快、结构疏松的愈伤组织接种到继代培养基中进行继代增殖培养,以25-35天为一个周期,连续继代3-4个周期;
(4)生根培养:将继代培养获得的组培苗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中培养20-24天;
(5)炼苗移栽:挑选生根培养获得的长势良好且健壮的生根苗移至炼苗室,在闭瓶条件下于自然光下炼苗3-5天,之后打开瓶盖继续炼苗3-5天,炼苗完成后将其根部洗净,0.1%高锰酸钾浸泡3-5分钟后移栽入基质中即可。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直流静电场电压控制为5-8万伏,处理时间为1-2小时。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初代培养基的组成为:MS基本培养基、2,4-二氯苯氧乙酸3.0mg/L、吲哚丁酸0.15mg/L、枸杞匀浆3.0g/L、琼脂6.0g/L、蔗糖28g/L,pH=5.5-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右旋龙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右旋龙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206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激光熔锡焊接方法
- 下一篇:一种测试产品内置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性能一致性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