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高速内容寻址和存内布尔逻辑计算的SRAM单元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20255.0 | 申请日: | 2021-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058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陈剑;哈亚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11C11/419 | 分类号: | G11C11/419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徐俊;徐颖 |
地址: | 20121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高速 内容 寻址 布尔 逻辑 计算 sram 单元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高速内容寻址和存内布尔逻辑计算的SRAM单元,由一个标准6T‑SRAM和两个额外的PMOS访问晶体管构成,两个PMOS访问晶体管P1、P2的读字线分别为RWLR和RWLL,在其控制下形成差分读取端口此SRAM单元适用于多行选通的操作,典型的应用是存内高速内容寻址和存内布尔逻辑计算。因PMOS的器件特性,本发明设计结构可以避免存内计算SRAM产生的读干扰,保证SRAM可以稳定且高速地执行存内CAM和存内布尔逻辑计算。此外,此基于SRAM的存内计算方案与商业CMOS技术兼容,并有机会利用现有的大量片上SRAM缓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元件设计技术,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高速内容寻址和存内布尔逻辑计算的SRAM单元。
背景技术
人工智能等数据密集型应用的激增,对高吞吐量和高能效计算架构的需求不断增加。然而,传统的冯-诺依曼架构需要在内存和计算单元之间来回搬运数据,这导致了有限的数据吞吐量和大量的能量开销[1]。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有人提出了存内计算(in-memorycomputing,IMC)架构,通过减少数据传输,直接在内存内部进行计算来规避冯-诺依曼瓶颈。最近,人们探索了不同层次的存储器,包括SRAM(静态随机存储器)、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以及RRAM(阻变式存储器)、STT-MRAM(非易失性磁随机存储器)和Flash(闪存)等,以实现高效的存内计算系统。
目前已经提出了许多不同单元结构的存内计算SRAM设计,如6T[2]、标准8T[3]、9T[4]和10T[5]等。通过利用大规模的并行位线,SRAM可以处理高吞吐量和高能效的逻辑/算术/矩阵计算。在[3]中,作者提出了基于模拟的存内SARM来执行乘法和累加(MAC)/点积计算,但它只支持特定的可容错应用,如卷积神经网络(CNN)。此外,这些设计需要昂贵的DAC(数模转换器)和ADC(模数转换器)来转换模拟电压。另一种很有前景的基于数字的存内计算SRAM可以进行精确的按位计算,应用范围更广。在[2]中,通过激活多条字线,在6T/8TSRAM中实现了基本的内容寻址(CAM)运算和布尔逻辑运算。利用基本的布尔运算,作者在[6]中实现加法/乘法,并成功运行高级加密标准(AES)和卷积神经网络(CNN)算法等复杂应用。
但是,当多条字线同时被激活时,基于模拟的存内计算SRAM和基于数字的存内计算SRAM都会受到读干扰,这是由于共享的读写路径造成的。这很可能会破坏存储的数据。为了解决读干扰,有人提出了分层的6T SRAM设计[7],以及交错结构[8],以此来从架构层面规避读干扰,但它们在数据分配上有硬性限制,且不适合CAM应用。6T SRAM的其他辅助方案包括字线弱驱动[2]和交错字线激活[4],但都严重降低了访问速度。标准的8T也已经被探讨过,以实现无读干扰的存内计算[9],但同时也由于低的读裕度而导致了性能下降。带有解耦差分端口的9T[4]和10T[5]虽然可靠,但都带来较大的面积开销。总的来说,为了解决SRAM存内计算所面临的读干扰问题,之前的方案都导致了速度的降低或面积的额外开销。
公开文献:
[1]M.Horowitz,“1.1computing’s energy problem(and what we can do aboutit),”in2014 IEEE Int.Solid-State Circuits Conference Digest of TechnicalPapers(ISSCC).IEEE,Feb.2014,pp.1.
[2]S.Jeloka,N.B.Akesh,D.Sylvester,and D.Blaauw,“A28nm configurablememory(TCAM/BCAM/SRAM)using push-rule 6t bit cell enabling logic-in-memory,”IEEE J.Solid-State Circuits,vol.51,no.4,pp.1009–1021,Apr.20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科技大学,未经上海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202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内容再现系统、内容提供方法、内容再现装置、内容提供装置、内容再现程序和内容提供程序
- 内容记录系统、内容记录方法、内容记录设备和内容接收设备
- 内容服务系统、内容服务器、内容终端及内容服务方法
- 内容分发系统、内容分发装置、内容再生终端及内容分发方法
- 内容发布、内容获取的方法、内容发布装置及内容传播系统
- 内容提供装置、内容提供方法、内容再现装置、内容再现方法
- 内容传输设备、内容传输方法、内容再现设备、内容再现方法、程序及内容分发系统
- 内容发送设备、内容发送方法、内容再现设备、内容再现方法、程序及内容分发系统
- 内容再现装置、内容再现方法、内容再现程序及内容提供系统
- 内容记录装置、内容编辑装置、内容再生装置、内容记录方法、内容编辑方法、以及内容再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