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移动式固态电池储能供电车在审
申请号: | 202110519074.6 | 申请日: | 2021-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856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徐若晨;刘明义;刘大为;曹传钊;曹曦;朱勇;裴杰;朱连峻;颜云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3/00 | 分类号: | B60P3/00;B60L53/00;H02J7/00;H02J7/0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安彦彦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平区北七***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式 固态 电池 储能供 电车 | ||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可移动式固态电池储能供电车,属于储能电池技术领域。包括载具和设在载具上的储能供电系统;储能供电系统包括固态电池储能管理模块、直流充电桩、AC‑DC模块、DC‑DC模块和若干固态电池模组;固态电池模组包括若干固态电池单体,每个固态电池模组与一个DC‑DC模块连接,DC‑DC模块与AC‑DC模块连接固态电池储能管理模块连接,固态电池储能管理模块与AC‑DC模块连接,AC‑DC模块连接至电网;直流充电桩上设有若干充电接头,每个充电接头对应连接一个DC‑DC模块。本发明能够提升电力输送的灵活便捷性,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难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储能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移动式固态电池储能供电车。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和关注,城市中电动车的迅速发展会导致经常会出现需要应急充电、充电难、充电不便的情况,而电动车又无法快速去到特定地点进行充电时就会造成不便。很多地区又不具有直接供电的能力,无法得到电力供应保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移动式固态电池储能供电车,能够提升电力输送的灵活便捷性,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难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移动式固态电池储能供电车,包括载具和设在载具上的储能供电系统;储能供电系统包括固态电池储能管理模块、直流充电桩、AC-DC模块、DC-DC模块和若干固态电池模组;
固态电池模组包括若干固态电池单体,每个固态电池模组与一个DC-DC模块连接,DC-DC模块与AC-DC模块连接固态电池储能管理模块连接,固态电池储能管理模块与AC-DC模块连接,AC-DC模块连接至电网;直流充电桩上设有若干充电接头,每个充电接头对应连接一个DC-DC模块。
优选地,固态电池模组内均布有若干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固态电池储能管理模块连接。
优选地,每个充电接头与DC-DC模块连接的支路上设有开关,所有开关与固态电池储能管理模块连接。
优选地,载具上设有消防装置。
优选地,载具上设有拖拽装置。
优选地,每个固态电池模组为可拆卸的模块化结构。
优选地,充电接头的数量≥2。
优选地,固态电池模组外部包覆有保温层。
优选地,固态电池储能模组外部设有防爆外壳。
优选地,固态电池单体为硫化物固态电池、氧化物固态电池、聚合物固态电池或复合固态电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可移动式固态电池储能供电车,将储能供电系统搭载在载具上,能够在充电后对电动汽车进行应急充电。采用固态电池作为移动储能系统的电芯可以极大地提高移动储能系统的安全性,也保证了储能供电车的安全稳定运行;储能供电系统具有多充电接口,可以同时为多辆新能源电动车进行充电;移动式的储能供电系统具有突出的灵活便捷性,可移动性强,不受地域限制,可以有效解决电动车需应急充电的难题,解决了停车位不固定,充电不方便的问题;同时,储能供电系统可以将电网中的谷电存储在固态电池模组中,然后在电动车需要充电时在释放出来,在减轻电网负担的同时可以降低运行成本。
进一步地,固态电池模组内均布有若干温度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固态电池储能模组内各处的温度情况,提高安全性和稳定性。
进一步地,每个充电接头与DC-DC模块连接的支路上设有开关,能够独立控制,互不影响。
进一步地,载具上设有消防装置,提高安全性,防止意外事故带来的风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190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