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细胞微颗粒在治疗呼吸道病毒性肺炎上的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110517772.2 申请日: 2021-05-12
公开(公告)号: CN115337404A 公开(公告)日: 2022-11-15
发明(设计)人: 黄波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主分类号: A61K47/46 分类号: A61K47/46;A61P11/00;A61P31/14
代理公司: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代理人: 程伟;程云
地址: 100005***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细胞 颗粒 治疗 呼吸道 病毒 性肺炎 应用
【说明书】:

本公开涉及细胞微颗粒在治疗呼吸道病毒性肺炎上的应用。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肿瘤细胞来源的微颗粒(MPs),其包含凋亡的肿瘤细胞所释放的细胞囊泡,所述细胞囊泡在其表面表达刺突蛋白结合受体。MPs具有较高的生物安全性,研究发现微颗粒表面的受体具有吸附病毒的能力,并且巨噬细胞能高效地摄取MPs,可用于治疗病毒性肺炎。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生物、医学、临床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细胞微颗粒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病毒性肺炎可爆发,也可散发流行。病毒性肺炎可在一年中的任何时候发生,但多见于冬春季节。最初,病毒性肺炎以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为主,随着病毒向下蔓延至肺部引起肺炎。

病毒性肺炎可通过飞沫传染。临床表现一般较轻,以头痛、乏力、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疾病相似症状为主。呼吸道感染是全球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尤其是重症肺炎患者出现高死亡率和严重的后遗症。目前,流感病毒、冠状病毒等病毒是导致区域爆发性重症肺炎的主要病原体,具有强传染性和高病死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2019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主要的传播途径还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干咳、乏力,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状。重症患者多在一周左右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最终导致患者死亡。新型冠状病毒具有强传染性和高病死率。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暴发后,尽管各国在药物开发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但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有效治疗SARS-CoV-2感染的药物。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疫苗研发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中国已经附条件上市的新冠疫苗已经达到4个,其中三个灭活疫苗,一个腺病毒载体疫苗。虽然疫苗可以极大地防止病毒传播,但是对于已经感染病毒的患者仍然需要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目前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药物研发主要是筛选针对病毒复制和包装的小分子化合物,然而许多小分子化合物面临着不确定性和安全性的挑战。尽管许多药物在体外展现出了良好的抗冠状病毒活性,但往往不具有人体内应用的价值。有一些药物已经用于临床抗病毒治疗,但是这些药物对于新型冠状病毒都没有特异性,其副作用也不容忽视。

因此,有必要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非常规治疗策略。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肿瘤细胞来源的微颗粒,以源自凋亡肿瘤细胞的细胞囊泡,其上表达刺突蛋白结合受体而作为靶向剂,更利于达到肺炎治疗部位。

技术人员知晓,细胞是由细胞膜包裹细胞的内容物构成,而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中间镶嵌蛋白质分子所组成,细胞的球状结构通过称为细胞骨架的蛋白纤维丝所形成的牵拉力得以维持。当细胞受到外来信号(例如:化疗药、紫外线、辐射等)刺激而发生凋亡时,蛋白纤维丝断裂或失去附着,牵拉力消失,使得局部细胞膜结构向外膨胀、突出并包裹细胞内容物以囊泡形式释放,囊泡的大小约为100至1000纳米,本申请所述的“细胞囊泡”。

采用了上述细胞囊泡作为载体,在其上表达靶向剂,更利于靶向治疗靶点。这种囊泡不能进入正常组织(其通透性约为5至10nm),对正常组织不会产生损伤,也就避免了使用纳米材料等外源载体对机体的副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细胞囊泡源自肿瘤细胞,尤其是源自与所要治疗的部位同种类型的肿瘤细胞。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细胞囊泡可以很容易地与患者体内的待治疗部位的细胞膜接触。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患者的待治疗部位是肺。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肿瘤细胞是肺癌细胞;因而细胞囊泡源自肺癌细胞。

在另一些实施方案中,制备细胞囊泡所用的肿瘤细胞类型和细胞囊泡待施用部位的细胞类型,可以是不同的。作为一个示例,本申请的细胞囊泡制备自结肠癌细胞,然而所述细胞囊泡允许施用至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5177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